写文章应避免堆砌辞藻

  堆砌,指垒积砖石并用泥灰粘合,比喻写文章时使用大量华丽的但无实际内容的词语。写文章堆砌辞藻,追求字面上的华丽,给读者一种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感觉,也应算是浪费笔墨。

  如一位大学生写的一篇文章,其结尾是:

  大学,不仅仅是鲜花、掌声,还是今生惟一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那一堂堂基础课,那一天天的学习,构成大学生最丰富的形式。我们应放开眼界,学会解读大学生活中最深的本质,最真的滋味,大学不是人生奋斗的终点,休憩的驿站,而是又一个征程的开端。大学生活是由一个个平常而又不平凡的日子折叠而来,我们应把大学四个春秋的生活,变成生命中含金量最高的日子。

  这段文字中有语法、逻辑上的问题,如:“大学,不仅仅是鲜花、掌声”,“大学”怎么“是鲜花、掌声”?不通。“大学……还是今生惟一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大学……还是……经历”也不通,“惟一”用得太武断。“学会解读大学生活中最深的本质,最真的滋味”,“解读……滋味”?令人费解。“大学生活是由一个个平常而又不平凡的日子折叠而来”——“大学生活是……折叠而来”?也令人费解。这段文字也堆砌了不少辞藻,如“鲜花、掌声”、“最丰富的”、“最深的”、“最真的”、“征程”、“折叠”、“春秋”等等,表面看起来华丽,实际并没有多少内容。

  下面一段文字:

  太阳做完了他巡视大地的工作,便拖着万分疲倦的身体到西山休息去了。这时黑暗之神便悄悄来到人间,只有那挂在柳梢头上的一钩未满的上弦峨眉新月,含羞带笑地渐渐地吐出她的温柔的灰白的清光来。

  这是一清通讯中的一段,用所谓的拟人手法,堆砌了不少辞藻,实际说了许多废话。如写成“太阳落山了,柳梢头升起了一弯新月”,就筒洁得多。

  再如。一篇介绍一名全国优秀班主任的文章,开头写道:

  “穷不读书,穷根难除”无论国家和民族,如果忽视了教育,那么,便会永远侉洋在愚昧无知的苦海之中。高寨这片贫瘠的土地,养育着一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民族培养了不平凡的人,而这不平凡则源亍对教育的挚爱,让苗寨人从愚昧走向文明,摆脱贫困的高度责任感。

  这段话写得很不朴实(整篇文章的文风如此,经了解,文章是一个大学毕业实习生写的)。有些词语令人费解,如“倘佯”应为“徜徉”之误。此处即便用“徜徉”也不妥。“徜徉”,《现代汉语词典》云: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安闲自在地步行在愚昧无知的苦海中”?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