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19_新学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素材大全
2019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相信大家也都开始准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一篇好的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不仅能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也能在鲜红的国旗下,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期盼。下面是新学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素材大全,请参考。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
提起我幼时的故事,母亲总说她忘不了我每每看见五星红旗时的那份激动和开心。
小时候住在部队大院,每当院中的红旗飞扬,我就会开心地挣脱母亲的怀抱,一路蹒跚地跑过去抱着旗杆,仰望这旗帜在风中变化着的身形,仿佛目之所及,就是心之所向。母亲每次都会笑眯眯地告诉我:“这是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慢慢地我从会说“旗”,到会说“国旗” 、“五星红旗”了。
时光在五星红旗的摇曳中随风飘逝,我也该离开部队大院去上学了。
一进教室,我便被黑板正上方的五星红旗吸引,它与大院里那面永远鲜艳的旗帜一模一样,我一下子就爱上了上学。以后每天,我都在这面国旗下汲取知识的丰富营养。
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大院里的叔叔们升旗时会那么庄重、认真地敬礼。
读了《今天我是升旗手》,肖晓的故事经常在我脑中一幕一幕地浮现,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书中关于他升旗时一段描写,“旗升得越来越高了。肖晓的脑袋仰得跟后背几乎成一个直角了。这时候他感觉太阳的光芒‘轰’的一声跳进了他眼睛里,阳光热辣辣地穿透了他的身体,他的血液和筋骨都在热烈地燃烧,他的整个身体烧成了一把透明的火炬,是少先队旗上火炬的模样。他在心里快乐的叫着:太棒啦!”。
母亲说她发现我和肖晓有不少共同点,比如都出生于军人家庭,都崇拜英雄,都正直、善良,还都生活在南京……忽然之间,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让我清楚地告诉自己:我也要做升旗手!
于是,像肖晓一样优秀成了我每天的目标,上课不再被窗外的风吹鸟叫所吸引,写作业时不再粗心大意,对老师和同学还是一如既往地真诚热情,老师布置的任务我总是抢着完成,同学有困难,我从来不会袖手旁观。学习偶有松懈,抬头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又鼓足了干劲。
终于在一个清晨,我双手虔诚地捧着五星红旗激动地站上了国旗台,成为一名光荣的升旗手。那天,我和肖晓一样,“在心里跟着国歌的乐曲默数节拍,双手一下又一下地扯动旗绳”,目光一直追随缓缓上升的国旗,我的脑袋一定也跟后背快成一个直角了,璀璨的阳光照耀着我,我也感觉自己的血液和筋骨都在热烈地燃烧,我也在心里快乐地叫着“太棒啦!” 。
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我仿佛回到了大院的旗杆下,红旗依旧鲜艳,而我已成长。
当升旗手是在小学四年级,现在我已经快高三了,这么多年过去,升旗那天灿烂的阳光还在燃烧我的血液和筋骨,而肖晓这个童年时代的偶像,我也一直没有忘怀。每一次仰望国旗,我依然热血沸腾。每当此时,我都不忘告诫自己一定要变得更优秀。作为班长,做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伙伴,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每一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对我来说,只是一种鞭策,让我保持前进的势头,不敢懈怠。
其实进入青春期后,我也曾有过迷茫彷徨,也曾被周遭诱惑困扰。面对我的叛逆,父母和老师都是包容而不纵容,认为这是成长的正常表现,毛毛虫不经过破茧而出,就不会变成美丽的蝴蝶,他们相信我会不忘初心。
是的,我还是那个仰望国旗时热血沸腾的少年,国旗一直在我心中,始终给我力量,助我成长。再有一年,我将迈入大学校园,踏上人生全新的旅途,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英雄之路。
——南京市第九中学高二(11)班 董逸豪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
我在一座江南小城里长大,在一个小村庄里,傍河而居。
我对国旗的最初印象,就是在这河旁。船只来来往往,有些总飘扬着国旗,一抹耀眼的红。向东,是往海的方向,外婆曾指着河的远方说。船只经过的地方总有水波泛起,像是赶着趟儿,一层一层,涌进我的脚底,泛起一阵清爽的凉意。望着远方,内心总有些向往。
长大些,我又在学校里与这面旗相遇。清晨清浅的阳光总依偎在它身旁。那时,课间铃声一响,我们都冲出教室,齐刷刷站在操场上,身子站直了,注视着它缓缓升起,唱出嘹亮的国歌。那一抹红色在无数个日夜闪耀,我们在无数个日夜里同它一起成长。像沸腾着的诗,又是鲜活的史。往后,每当我回想起年少的一群孩子,在那样一片土地上唱着国歌,一双双眼睛凝视着舞动着的红旗时,便情不自禁地将它与年少的梦想与抱负联系起来。正像汪曾祺先生所回忆的,他的童年曾无数次高歌“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勿忘化雨功!”这何尝不是一种英雄的誓言呢?
我知道国旗不仅仅在我生活的地方,也不仅仅伫立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它们甚至伫立在茫茫冰雪之中,在长城站,中山站,在昆仑站,泰山站的身旁。它们甚至也在茫茫宇宙中遨游,将那些日月神话带去太空……它飞速地长大,夜晚的卫星图,灯光最璀璨的地方,是它的家。而我在那片璀璨灯光里,徜徉着,骄傲着。
如今我已十六七岁。外婆家的村庄早已拆迁,造了高架桥,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霓虹灯在夜晚闪耀着它勃发的生命。而我在另一头,在更广阔的江岸上,任由江水轻抚脚底,看着对面高楼林立,遐想着自己的远方。
总有人说,江南长大的孩子过于柔软和感性,我想不是的。这应是一种壮丽的诗性吧。我们或许怀念着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但我们也同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的一部分。在这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必定是要向前走的,带着蓬勃的诗性,坚挺地,面对国旗和未来,我们都是追梦人。
诗意的熏陶使我们更加富有情感地爱着这抹殷红色,爱着这片广阔的土地。明天,未来,一条通往远方的路,就在脚下。
一面面红旗,飘扬在浩荡的江面上,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去了远方。
我们都在成长,这一条路,这个城市,这个国家。
继续向前走吧,带着心中的那份诗意,砥砺前行。
愿少年,乘风破浪。
——江阴市第一中学高一(4)班 余馨远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
一面国旗垂在院子里。
那血红色的绸缎面料渗透着蓬勃生长的青春气息。麻雀驻足,喳喳随意鸣唱;阳光倾洒,闪耀温厚光芒;微风飘荡,鲜红随势飞扬……
仍记得过往云烟。小时候,我最喜欢跟在爷爷后头,看他捯饬花花草草。春天的映山红、夏天的朱华、秋天的桂花、冬天的腊梅,灰蒙蒙的天空都因它们的出现而变得明澈开阔。行云流水般酣畅淋漓的种植技术令我叹为观止,每每有风浮动,都有国旗那抹红在眼前闪烁,和着爷爷弯腰忙个不歇的背影,熠熠生辉。
南方的雨,总是淅淅沥沥落个不停。光与影的界限被无限模糊,水乳交融,像画家的调色板。国旗在雨珠的点缀下尤显清澈透亮,雨帘也滋润着院子里的各种小花,趁爷爷忙碌,我悄悄走近国旗,小手一挥,扯着鲜红色的绸缎左右飞扬,甩得满空晶莹。
爷爷不知不觉走到我身边,抚下我乱动的手,俯下身,语重心长地说:“国旗就是我们的国,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热爱的。”我望着他坚毅的侧脸,被蝉翼般细腻和透明的雨丝包围着,那样的深邃平静如浩瀚星海。
云影微破,推着时光向前走,小院里一年四季芳香四溢,阳光照进来,月光洒进来,星星走进来,风有时还也跑进来,雨有时也会两三点跳进来,更有时,那迷路的蝴蝶也会因了惹眼的国旗飘起来,逗留片刻。
所有鲜活的色彩都历历在目,可国旗的鲜红却因风雨的侵蚀不再如新,它真正融入了肥沃的土壤,否则这一年比一年更加蓬勃的院中生机何来?我逐渐高挑的视野与渐趋成熟的心智何来?
我听见岁月的脚步正在小院中回荡。一看到旗帜飞扬,便想起爷爷的谆谆教诲以及他的言传身教:热爱、尊重一切引领你精神茁壮的事物。
其实,爷爷尊重时令所种下的蔬菜何尝不是睿智之举?好比毕淑敏笔下的卖瓜老人,夏天游水,冬天堆雪,快乐的时候欢笑,悲痛的时候尽情挥泪。与其费尽心思地找寻捷径避开榜样力量,不如退而结网,于自己的向阳路上飞扬。
往事慢慢遥远,未来也会一步步逼近。此刻你会相信,头顶满树韶光,倾听不同时间不同花朵盛开声音、心灵被湿润的美好,我们会在某个节点悄无声息地长大,成长为梦想中的模样。
一面国旗飞扬在院子里,摇曳着云翳难掩的希望。
江阴市第一中学高二(11)班 朱燕林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
起风了。
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透着光晕,笼罩着一切,行道树慵懒地舒展在晨光的沐浴里。
四野寂静的操场,微光下略显陈旧的红色跑道不再显得那么咄咄逼人,少年们的白手套庄严拽起吱吱作响的钢丝,沉寂已久的国旗缓缓飞扬起来。
风来的恰到好处,五星红旗恣意飘扬在旗杆顶端,迎来了东方鱼肚白第一抹朝阳的温暖色泽。慑着每一个人的心神。
台下是正在迎风成长的众多学子。
这不过是我国众多学府中每个周一最普通寻常的一幕,但也是最神圣庄洁的一幕。
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之少年都是在国旗下长大的。
但在当今的国际局势下,很多人把在国旗下的快乐成长当作“心安理得”。
所谓的心安理得,是指你不需要去解释你国家存在的正当性,不需要时刻去提防国土安全,更不需要去担心因为国破家亡而流落他乡的一种安全感。这份安全感是一个国家给国民最根本的安全感,是抛开个人因素不谈,只因享有国民身份,就可以免受漂泊,免受恐惧。
可能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这难道不是再普通不过的事?而我则要指出,亲爱的,你这种状态,这种想法,就已经是“心安理得”最好的表现了。
犹不解么?将视角转移到许吉如口中的多灾多难的以色列这个民族,安检时长达半个小时如同刨问家底的盘问,飞机着陆时所有人默契的鼓掌祝贺。一个把没有安全感纳入国民心底的民族,哪怕它在农业、金融、科技各个领域有多么强盛,但我们依旧为它感到可悲,他们的国民信仰摇摇欲坠到失去了一种心安理得。
我想,漂泊他国者,一定有此体悟。你不必要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他国,不必寄托在一纸冰冷的移民法案。你可以轻飘飘的讲,“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你累了,立刻就能转身,“可是家里那么好,我随时回得来。”
而这一切,早在我们在初懂人事,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时就已经被我们强大又温柔的国家托举起来。国旗下见证的不只是我们屹立的身影,成长的足迹,还是被赐予的背井离乡时,只需要踏踏实实做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就能永久被保留的一丝话语权,栖居的港湾。
因为国旗下我们的身后,是一个稳定的国家,而世界对你的国家,充满敬畏。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经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一百年后的今天,其实道理反过来是一样的。“中国强则少年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强。”
愿我们能如愿对话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期盼。告诉他:“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更强。中国强,就是因为——少年强! ”
这一路上走走停停,顺着少年漂流的痕迹,逆着洋流,乘风破浪——
起风了。
——江阴市第一中学高二(12)班 刘 鋆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
那一年,函夏七岁,正值着溪头剥莲的年纪。然而她却无法将自己的“无赖”发挥施展,因为函夏是“没有父亲”的孩子。
函夏清贫的家里,只有三个人:她,弟弟,和母亲。为此,小小的她不得不压制住心底那每一份欢喜,婉拒伙伴出游的邀约,学着去洗衣做饭;谢绝朋友嬉戏的恳请,试着去劈柴挑水。照顾年幼的弟弟,算计可怜的账目。函夏无时无刻不在帮衬着母亲,顶住家中那半边天。
可即便生活是如此的艰难,母亲依然没有让函夏回家的打算。她一再的告诫函夏,要好好学习。母亲期望函夏,能成为和父亲一样优秀的人。
父亲,是什么样的人?函夏努力搜索自己的记忆,却仅找到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和一面褶皱的小国旗——那是父亲送过的唯一一个生日礼物。多久未曾见到父亲了?一年、两年、或是更久?她记不清了。在函夏的认知里,自己似乎从未体验过老师所说的父爱。每每下学,她都可以望见同窗的父亲前来接送自己的孩子,嘘寒问暖、关心情切,独有函夏一人,孑然一身。不管怎样,父亲一定是一个卑鄙小人,函夏这样想着,不然他怎能狠下心,对我们三人不管不顾!因此,每每母亲谈及父亲,函夏都会嗤之以鼻,背身离去。她恨父亲,让她早早挑起重担,过着残缺的童年;她怨母亲,不识人之好歹,竟将鱼目混明珠!
那一天,阴沉沉的,学校的升旗仪式却还是照常举行。五星红旗在狂风中猎猎作响,缓缓上升至半空,停住了。函夏的老师面带哀容走上主席台,像大家诉说下一个不幸的消息:就在一个星期前的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数万人因此伤亡,流离失所。大家听闻,皆是默默地垂下头,默哀受难的同胞,更有函夏,落下了数行伤心泪。老师接着说,在地震救援中,不少解放军战士为了争取他人的生命而牺牲,为了致敬这些烈士,学校将会在明日授予一年级同学红领巾,以悼国殇,以彰国志!函夏在泪水中悄悄捏紧了小小的拳头,老师的话让她产生了莫名的勇气,她坚定地许下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誓言:以后也能成为一名解放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一天就在这般压抑的氛围中过去了,函夏回到家,尚未跨进门槛,便发现家中多了两个不同寻常的客人。他们身着墨绿色军装,沉默着递给了母亲一个黑色的纸袋。是解放军叔叔!函夏激动地加快了脚步,却不经意望见母亲挂满泪痕的面庞。呜咽声入耳,伴随来人喃喃的叙述,函夏第一次听到自己父亲的故事。
原来,父亲是一名解放军。
原来,父亲常年驻扎四川,有家不得归。
原来,父亲在地震救援中,为救一名七岁的小女孩奉献了生命。
原来,在父亲的贴身遗物中,整理出了一张四口之家的合照和一枚国旗贴纸。
原来,父亲是一个如此优秀的人。
函夏一夜未睡,手中紧紧地,拼尽了全力,攥着那面稍显旧意的小国旗。
第二天的清早,函夏在学校参加了入队仪式。当赤色的红领巾在老师的帮助下带上脖颈,她感觉自己长大了,不再埋怨,不再怅恨,她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那是父亲对她的惦念,母亲对她的期许,以及祖国,对她最为深沉的爱与教育。
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沾染着烈士抛洒的热血。
函夏,也终将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南京市第九中学高二(12)班 林佳祺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
还记得,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上空冉冉升起。那是风华正茂的新时代,那是举国上下无数中华儿女同欢庆的时刻。
回首往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于是梁启超站了起来,他振臂高呼“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然后孙文先生走了出来,他告诫我们“危难无所顾,威力无所畏。”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为争取独立和尊严而发出的呐喊!历经漫漫百年抗争,古老的华夏大地终于迎来了新生。我们走在这片历久弥新的土地上,走过附庸风雅的江南,看南湖画舫上那柔软却不失风骨的文人精神。我们走过黄沙漫天的戈壁,眼前是“两弹元勋”们在列强的军事封锁下,用算盘打出来的原子弹与氢弹。他们在岛链封锁之下书写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乐观主义精神。我们走过幅员辽阔的东北平原,耳畔听见的是“最可爱的人”在国界线上留下的誓言:“当我们跨过鸭绿江,看见对岸的战火时,我的背后就是祖国。”他们用铮铮铁骨铸就了北纬38度。
我们走过这片土地,走在中华大地上,早不是满目疮痍的大地,再不是风雨飘摇的家国。如今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是一个崭新的家园。
七十年转瞬而逝。回首望去,我们走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已有七十年的光景。七十年风雨同舟,七十年披荆斩棘,七十年砥砺奋进。历史的天空,回荡着一个古老民族的血性和顽强!这是中国人民的自强不息,更是中华民族的奋起拼搏。
今天我们在问:何为家国?一百年前亦有人在问。
在绍兴被杀害的同盟会员秋瑾的回答是:家国是天下孩子的宁静温和的世界。
黄花岗的烈士林觉民在给妻子的信中说: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
家国给予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工厂、银行、铁路,有了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
家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
在今天,家国就是让我们走在鲜艳的红旗下,同这个国家一同成长;家国就是让我们传承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使中华之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
我们走在国旗下,爱国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我们和这块土地的羁绊;我们成长在国旗下,爱国从来不是一个模糊的语词,它需要地是吾国与吾民的共同努力。同祖国一同发展就是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流淌在血脉中的情义。
七十载红旗飘扬,九万里风鹏正举。我们在国旗下生长,与这片土地同呼吸,与我们的祖国同命运。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高一(3)班 丁扬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7
又一次站在操场上,站在国旗下。
这是每周一例行的晨会。周一的早上总是要和班级的队伍一起,站在操场上。看着微风拂过整个操场,把国旗班同学手中的五星红旗吹的舒展开来,露出鲜艳的红色。
飘扬的国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升上了杆顶,在风中飘扬。
第一次见到国旗,是在充满着童真和稚嫩的幼儿园中。跟着老师在不大的操场上一起学国歌,懵懵懂懂地听着老师“要对着国旗行注目礼”的教导。在稚嫩的童声之中,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何为国旗,何为国歌。
挥手告别充满欢声笑语的幼儿园,背上小书包,踏进小学。还记得在那个下午,接过老师手中的红领巾,磕磕绊绊地系成并不好看的样子。在国旗之下,在少先队的队歌声之中,一脸严肃的宣誓。我又多了一个身份——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员。也是在那个下午,我们站在国旗之下,行着队礼,明白了自己身上多了一点责任。
每周一都有国旗下讲话。那仿佛就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每周一都推开一扇新的大门,通向一个新的地方。老师用知识牵引着我们,带着我们就那么一步一步走向这个对于我们来说过于广大,过于陌生的世界。六年,整整六年。每一个周一,我都站在国旗之下学到点什么。每个周一,都对这个多彩的世界多一份认识,多一点成长。
六年的时光就这么匆匆过去。挥别了小学,我带着还未消散的稚嫩走进初中的校园。还是一如既往,每周一都列队到操场上。没有了“国旗下讲话”,倒是有了“晨会微课程”。我也从台下,站到了台上。常常是作为微课程的主持人,也会偶尔因为特长,变成分享经验的人。在这个小小的台子上,在国旗下,我一点一点的锻炼自己,一点一点的成长。
在初一的那个六一儿童节,我们最后一次对着国旗行了队礼,然后就解下了胸前的红领巾。真的长大了。少先队员这个称号已经不再属于我。但是在那一天,我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胸前别着崭新的团徽,对着国旗我和新团员一起庄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还记得那天的天是专属于夏天的湛蓝色,在那个“六一”,我站在国旗下,又成长了一点。
在经历了中考的考验之后,带着收获满满的经验以及对高中生活满心的向往,我踏进了高中的校门。而在高中的晨会上,在恰逢马克思主义诞辰100周年,我们高中生在老师带领下透彻的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并学习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高中部的青年学生,响应“五四精神,传承有我”的号召,回顾百年历史,担起青年学生的责任。在国旗下,在那面在我的记忆中飘扬了16年的国旗之下,终于破开了名为“懵懂”的壳,面对这个世界,明白了何为责任,何为长大。
话筒传来的声音把我的思绪拉回当下。这是第几个晨会了?这是我第几次站在国旗之下了?记不清。但是我知道,在每一个晨会的时候,每一次站在国旗之下的时候,我都会有成长。我真的,是在国旗下长大的啊。
不知道还有多少个晨会,也不会知道还有多少次我可以站在国旗之下。但是在我的记忆里,总会有一面鲜艳的国旗在飘扬。会有那么一天,当我离开高中的校园的时候,我不会再一次站在国旗之下。但是记忆中那面从不褪色的国旗,却还是会一直在那里,见证着我的成长。
长大了。我是在国旗下长大的。
——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高一(3)班 相瑞嘉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
中国,这个温暖的名字,牵起了多少游子的心啊,他们魂牵梦绕,一心向着祖国。在任何时候,一面赤色的五星红旗总会散发着她独有的魅力,带领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力向前,这才造就了现在,已经70周年的新中国。中国用她宽广的胸怀,创造了独有的,中国味的幸福。锦绣河山中国好,身为国人怎能不骄傲?
聚翠羽明珠三市满,楼观涌、参差金碧。
怎会不赞叹您的繁盛富强?我,作为一名的学生,回顾历史,看到你建国初期,开始焕发您外交的初试光辉,一个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捍卫了和平又维护了主权,在步入国际舞台的路上,蜗行摸索,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日内瓦会议,1971年,举国欢庆您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这些无不让我感动,您在世界上冉起了一面五星红旗,让全国开始认识您的面貌,让那些蔑视您的人开始正视您,不敢小觑这兴起的大国实力,更不敢戏谑说这是昔日的“东亚病夫”;随着这五星红旗越升越高,世界开始仰慕您,美、日等国纷纷来与您建立交往关系;随着您改革开放,五星红旗的光芒日益耀眼,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15年“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更是让中国的五星红旗普照大地,经济方面一片繁盛,国力日益昌盛!且看现在,咱2019年的锦绣河山,“家家追乐事,争要做、丰年七夕”,更是朝着幸福发展。你教我,如何不自豪,如何不骄傲?
春风绿家乡,使我必得开心颜。
怎会不欣喜于您对咱家乡的沐浴?现在是旅游发达,显人文之邦风采的壮观景点,谁知几年前是偏僻的栖霞老街。现在再次途径那里的时候,墙面被刷新,高耸的栖霞寺庙正屹立着散发魅力,招揽更多的游客。那是我以前的家乡,怀有我童年的地方,如今是如此的发展的模样,心中对您更是感激不尽,谢谢您把您赤色的五星光辉洒向那些光线稍暗的地方!我心存感激,心里怀揣着那份来自家乡的最初的梦想和感动,许下明日有用时必定回报您的愿望。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幸福得生活着。
怎会不感动于您对我们无限的爱,让我们幸福得在您怀里?您用智慧的头脑,呕心沥血,培育出有您血液的精英们,发明了造福于我们的科技。扫码支付,把便捷推向世界,让我们不带钱包即可出户;5G使速度登向了高峰,让我们尽享着“坐地日行八万里”的通达。这是中国!这是我们的科技时代!这让我们走向更加遥远的远方,幸福得生活着。 当然,您对我们的付出又何止这么多呢?
70周年了,恭喜你,我亲爱的您,新中国!这一路走来,我一直在成长,我到哪里都不会忘记那赤色的五星红旗,因为我是中国人!锦绣河山中国好,身为国人我必须自豪!2019年此刻的我心中更多的是感恩,感谢现在,感恩过去,更感谢您,新中国!
——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高二(1)班 胡民生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9
我曾窝在母亲的怀里,站在天安门广场的红旗下,凝望着五星红旗的升起;我曾在洒满阳光布满欢笑的操场,注视着五星红旗的飘扬。
时光匆匆流逝,光阴荏苒,祖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换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改变了的是国家的气象,是祖国振兴的目标;不变的是同样一颗中国心,无数代人都拥有的同一个中国梦。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这句话经过多少代人的口中传颂,早已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从何时起,中国响起了不属于自己的炮火,从何时起,那紧锁了中国几千年的大门,在那洋枪洋火下,轰然消逝。
神舟大地上的能人志士,从那以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发展中华,追逐雄狮觉醒的梦。“雄关漫道真如铁”五四运动,不仅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更是一代中国人梦想和希望的凝聚,一颗颗爱国的心,在那时,坚固的抵挡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步伐。为了这个梦想,爬雪山,走草地,过大江,红军走过这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多少的鲜血洒落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染红了挥舞着的旗帜。这每一场胜利,都是多少个生命的逝去换来的悲歌。
一个没有梦想的国家就没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梦想就如同是待放的花,只有细心的去培养,集合每一滴水的力量,才能在这百花争艳的时代,绽放出最耀眼的花。那每一滴水,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即使是小小的我们,也会有自己的梦想。或是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或是手持器械发展科技,或是救死扶伤,做病床前的白衣天使,又或是同我一样,渴望着成为一名军人,站在不知名的城市和地方,尽我微薄的力量,守卫祖国大地。
俱往矣,还看今朝。如今的中国,可以扬其大国之威严,显其山川之秀美。我们站在他国的土地上,可以昂首挺胸的说:“我是中国人!”如今的中国,科技飞速的发展,国力不断加强,我们可以从各种外国的报道中,看见中国如今的模样。看见高铁如同钢色的巨龙,蜿蜒在祖国大地上;看见飞机的机翼,划过碧蓝的长空,留下白色的痕迹;看见航母如同水上的陆地,像一个坚实的堡垒,捍卫着南海的边防。
红旗上的金色五角星,就好像是黑夜中永不会灭的长明灯,它指引了一代又一代人前进的方向,告诉他们,即使未来再迷茫,前路再遥远,只要回首眺望,那一盏灯永远会在那里,为你照亮回家的归路。
耳边聆听着关于红旗的故事,心中默唱过庄严的国歌。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自己出身于华夏这片广阔的土地而欣喜,自豪。
——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高二(1)班 董韵琪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
提起我幼时的故事,母亲总说她忘不了我每每看见五星红旗时的那份激动和开心。
小时候住在部队大院,每当院中的红旗飞扬,我就会开心地挣脱母亲的怀抱,一路蹒跚地跑过去抱着旗杆,仰望这旗帜在风中变化着的身形,仿佛目之所及,就是心之所向。母亲每次都会笑眯眯地告诉我:“这是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慢慢地我从会说“旗”,到会说“国旗” 、“五星红旗”了。
时光在五星红旗的摇曳中随风飘逝,我也该离开部队大院去上学了。
一进教室,我便被黑板正上方的五星红旗吸引,它与大院里那面永远鲜艳的旗帜一模一样,我一下子就爱上了上学。以后每天,我都在这面国旗下汲取知识的丰富营养。
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大院里的叔叔们升旗时会那么庄重、认真地敬礼。
读了《今天我是升旗手》,肖晓的故事经常在我脑中一幕一幕地浮现,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书中关于他升旗时一段描写,“旗升得越来越高了。肖晓的脑袋仰得跟后背几乎成一个直角了。这时候他感觉太阳的光芒‘轰’的一声跳进了他眼睛里,阳光热辣辣地穿透了他的身体,他的血液和筋骨都在热烈地燃烧,他的整个身体烧成了一把透明的火炬,是少先队旗上火炬的模样。他在心里快乐的叫着:太棒啦!”。
母亲说她发现我和肖晓有不少共同点,比如都出生于军人家庭,都崇拜英雄,都正直、善良,还都生活在南京……忽然之间,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让我清楚地告诉自己:我也要做升旗手!
于是,像肖晓一样优秀成了我每天的目标,上课不再被窗外的风吹鸟叫所吸引,写作业时不再粗心大意,对老师和同学还是一如既往地真诚热情,老师布置的任务我总是抢着完成,同学有困难,我从来不会袖手旁观。学习偶有松懈,抬头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又鼓足了干劲。
终于在一个清晨,我双手虔诚地捧着五星红旗激动地站上了国旗台,成为一名光荣的升旗手。那天,我和肖晓一样,“在心里跟着国歌的乐曲默数节拍,双手一下又一下地扯动旗绳”,目光一直追随缓缓上升的国旗,我的脑袋一定也跟后背快成一个直角了,璀璨的阳光照耀着我,我也感觉自己的血液和筋骨都在热烈地燃烧,我也在心里快乐地叫着“太棒啦!” 。
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我仿佛回到了大院的旗杆下,红旗依旧鲜艳,而我已成长。
当升旗手是在小学四年级,现在我已经快高三了,这么多年过去,升旗那天灿烂的阳光还在燃烧我的血液和筋骨,而肖晓这个童年时代的偶像,我也一直没有忘怀。每一次仰望国旗,我依然热血沸腾。每当此时,我都不忘告诫自己一定要变得更优秀。作为班长,做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伙伴,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每一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对我来说,只是一种鞭策,让我保持前进的势头,不敢懈怠。
其实进入青春期后,我也曾有过迷茫彷徨,也曾被周遭诱惑困扰。面对我的叛逆,父母和老师都是包容而不纵容,认为这是成长的正常表现,毛毛虫不经过破茧而出,就不会变成美丽的蝴蝶,他们相信我会不忘初心。
是的,我还是那个仰望国旗时热血沸腾的少年,国旗一直在我心中,始终给我力量,助我成长。再有一年,我将迈入大学校园,踏上人生全新的旅途,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英雄之路。
——南京市第九中学高二(11)班 董逸豪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
我在一座江南小城里长大,在一个小村庄里,傍河而居。
我对国旗的最初印象,就是在这河旁。船只来来往往,有些总飘扬着国旗,一抹耀眼的红。向东,是往海的方向,外婆曾指着河的远方说。船只经过的地方总有水波泛起,像是赶着趟儿,一层一层,涌进我的脚底,泛起一阵清爽的凉意。望着远方,内心总有些向往。
长大些,我又在学校里与这面旗相遇。清晨清浅的阳光总依偎在它身旁。那时,课间铃声一响,我们都冲出教室,齐刷刷站在操场上,身子站直了,注视着它缓缓升起,唱出嘹亮的国歌。那一抹红色在无数个日夜闪耀,我们在无数个日夜里同它一起成长。像沸腾着的诗,又是鲜活的史。往后,每当我回想起年少的一群孩子,在那样一片土地上唱着国歌,一双双眼睛凝视着舞动着的红旗时,便情不自禁地将它与年少的梦想与抱负联系起来。正像汪曾祺先生所回忆的,他的童年曾无数次高歌“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勿忘化雨功!”这何尝不是一种英雄的誓言呢?
我知道国旗不仅仅在我生活的地方,也不仅仅伫立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它们甚至伫立在茫茫冰雪之中,在长城站,中山站,在昆仑站,泰山站的身旁。它们甚至也在茫茫宇宙中遨游,将那些日月神话带去太空……它飞速地长大,夜晚的卫星图,灯光最璀璨的地方,是它的家。而我在那片璀璨灯光里,徜徉着,骄傲着。
如今我已十六七岁。外婆家的村庄早已拆迁,造了高架桥,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霓虹灯在夜晚闪耀着它勃发的生命。而我在另一头,在更广阔的江岸上,任由江水轻抚脚底,看着对面高楼林立,遐想着自己的远方。
总有人说,江南长大的孩子过于柔软和感性,我想不是的。这应是一种壮丽的诗性吧。我们或许怀念着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但我们也同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的一部分。在这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必定是要向前走的,带着蓬勃的诗性,坚挺地,面对国旗和未来,我们都是追梦人。
诗意的熏陶使我们更加富有情感地爱着这抹殷红色,爱着这片广阔的土地。明天,未来,一条通往远方的路,就在脚下。
一面面红旗,飘扬在浩荡的江面上,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去了远方。
我们都在成长,这一条路,这个城市,这个国家。
继续向前走吧,带着心中的那份诗意,砥砺前行。
愿少年,乘风破浪。
——江阴市第一中学高一(4)班 余馨远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
一面国旗垂在院子里。
那血红色的绸缎面料渗透着蓬勃生长的青春气息。麻雀驻足,喳喳随意鸣唱;阳光倾洒,闪耀温厚光芒;微风飘荡,鲜红随势飞扬……
仍记得过往云烟。小时候,我最喜欢跟在爷爷后头,看他捯饬花花草草。春天的映山红、夏天的朱华、秋天的桂花、冬天的腊梅,灰蒙蒙的天空都因它们的出现而变得明澈开阔。行云流水般酣畅淋漓的种植技术令我叹为观止,每每有风浮动,都有国旗那抹红在眼前闪烁,和着爷爷弯腰忙个不歇的背影,熠熠生辉。
南方的雨,总是淅淅沥沥落个不停。光与影的界限被无限模糊,水乳交融,像画家的调色板。国旗在雨珠的点缀下尤显清澈透亮,雨帘也滋润着院子里的各种小花,趁爷爷忙碌,我悄悄走近国旗,小手一挥,扯着鲜红色的绸缎左右飞扬,甩得满空晶莹。
爷爷不知不觉走到我身边,抚下我乱动的手,俯下身,语重心长地说:“国旗就是我们的国,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热爱的。”我望着他坚毅的侧脸,被蝉翼般细腻和透明的雨丝包围着,那样的深邃平静如浩瀚星海。
云影微破,推着时光向前走,小院里一年四季芳香四溢,阳光照进来,月光洒进来,星星走进来,风有时还也跑进来,雨有时也会两三点跳进来,更有时,那迷路的蝴蝶也会因了惹眼的国旗飘起来,逗留片刻。
所有鲜活的色彩都历历在目,可国旗的鲜红却因风雨的侵蚀不再如新,它真正融入了肥沃的土壤,否则这一年比一年更加蓬勃的院中生机何来?我逐渐高挑的视野与渐趋成熟的心智何来?
我听见岁月的脚步正在小院中回荡。一看到旗帜飞扬,便想起爷爷的谆谆教诲以及他的言传身教:热爱、尊重一切引领你精神茁壮的事物。
其实,爷爷尊重时令所种下的蔬菜何尝不是睿智之举?好比毕淑敏笔下的卖瓜老人,夏天游水,冬天堆雪,快乐的时候欢笑,悲痛的时候尽情挥泪。与其费尽心思地找寻捷径避开榜样力量,不如退而结网,于自己的向阳路上飞扬。
往事慢慢遥远,未来也会一步步逼近。此刻你会相信,头顶满树韶光,倾听不同时间不同花朵盛开声音、心灵被湿润的美好,我们会在某个节点悄无声息地长大,成长为梦想中的模样。
一面国旗飞扬在院子里,摇曳着云翳难掩的希望。
江阴市第一中学高二(11)班 朱燕林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
起风了。
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透着光晕,笼罩着一切,行道树慵懒地舒展在晨光的沐浴里。
四野寂静的操场,微光下略显陈旧的红色跑道不再显得那么咄咄逼人,少年们的白手套庄严拽起吱吱作响的钢丝,沉寂已久的国旗缓缓飞扬起来。
风来的恰到好处,五星红旗恣意飘扬在旗杆顶端,迎来了东方鱼肚白第一抹朝阳的温暖色泽。慑着每一个人的心神。
台下是正在迎风成长的众多学子。
这不过是我国众多学府中每个周一最普通寻常的一幕,但也是最神圣庄洁的一幕。
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之少年都是在国旗下长大的。
但在当今的国际局势下,很多人把在国旗下的快乐成长当作“心安理得”。
所谓的心安理得,是指你不需要去解释你国家存在的正当性,不需要时刻去提防国土安全,更不需要去担心因为国破家亡而流落他乡的一种安全感。这份安全感是一个国家给国民最根本的安全感,是抛开个人因素不谈,只因享有国民身份,就可以免受漂泊,免受恐惧。
可能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这难道不是再普通不过的事?而我则要指出,亲爱的,你这种状态,这种想法,就已经是“心安理得”最好的表现了。
犹不解么?将视角转移到许吉如口中的多灾多难的以色列这个民族,安检时长达半个小时如同刨问家底的盘问,飞机着陆时所有人默契的鼓掌祝贺。一个把没有安全感纳入国民心底的民族,哪怕它在农业、金融、科技各个领域有多么强盛,但我们依旧为它感到可悲,他们的国民信仰摇摇欲坠到失去了一种心安理得。
我想,漂泊他国者,一定有此体悟。你不必要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他国,不必寄托在一纸冰冷的移民法案。你可以轻飘飘的讲,“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你累了,立刻就能转身,“可是家里那么好,我随时回得来。”
而这一切,早在我们在初懂人事,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时就已经被我们强大又温柔的国家托举起来。国旗下见证的不只是我们屹立的身影,成长的足迹,还是被赐予的背井离乡时,只需要踏踏实实做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就能永久被保留的一丝话语权,栖居的港湾。
因为国旗下我们的身后,是一个稳定的国家,而世界对你的国家,充满敬畏。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经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一百年后的今天,其实道理反过来是一样的。“中国强则少年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强。”
愿我们能如愿对话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期盼。告诉他:“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更强。中国强,就是因为——少年强! ”
这一路上走走停停,顺着少年漂流的痕迹,逆着洋流,乘风破浪——
起风了。
——江阴市第一中学高二(12)班 刘 鋆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
那一年,函夏七岁,正值着溪头剥莲的年纪。然而她却无法将自己的“无赖”发挥施展,因为函夏是“没有父亲”的孩子。
函夏清贫的家里,只有三个人:她,弟弟,和母亲。为此,小小的她不得不压制住心底那每一份欢喜,婉拒伙伴出游的邀约,学着去洗衣做饭;谢绝朋友嬉戏的恳请,试着去劈柴挑水。照顾年幼的弟弟,算计可怜的账目。函夏无时无刻不在帮衬着母亲,顶住家中那半边天。
可即便生活是如此的艰难,母亲依然没有让函夏回家的打算。她一再的告诫函夏,要好好学习。母亲期望函夏,能成为和父亲一样优秀的人。
父亲,是什么样的人?函夏努力搜索自己的记忆,却仅找到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和一面褶皱的小国旗——那是父亲送过的唯一一个生日礼物。多久未曾见到父亲了?一年、两年、或是更久?她记不清了。在函夏的认知里,自己似乎从未体验过老师所说的父爱。每每下学,她都可以望见同窗的父亲前来接送自己的孩子,嘘寒问暖、关心情切,独有函夏一人,孑然一身。不管怎样,父亲一定是一个卑鄙小人,函夏这样想着,不然他怎能狠下心,对我们三人不管不顾!因此,每每母亲谈及父亲,函夏都会嗤之以鼻,背身离去。她恨父亲,让她早早挑起重担,过着残缺的童年;她怨母亲,不识人之好歹,竟将鱼目混明珠!
那一天,阴沉沉的,学校的升旗仪式却还是照常举行。五星红旗在狂风中猎猎作响,缓缓上升至半空,停住了。函夏的老师面带哀容走上主席台,像大家诉说下一个不幸的消息:就在一个星期前的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数万人因此伤亡,流离失所。大家听闻,皆是默默地垂下头,默哀受难的同胞,更有函夏,落下了数行伤心泪。老师接着说,在地震救援中,不少解放军战士为了争取他人的生命而牺牲,为了致敬这些烈士,学校将会在明日授予一年级同学红领巾,以悼国殇,以彰国志!函夏在泪水中悄悄捏紧了小小的拳头,老师的话让她产生了莫名的勇气,她坚定地许下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誓言:以后也能成为一名解放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一天就在这般压抑的氛围中过去了,函夏回到家,尚未跨进门槛,便发现家中多了两个不同寻常的客人。他们身着墨绿色军装,沉默着递给了母亲一个黑色的纸袋。是解放军叔叔!函夏激动地加快了脚步,却不经意望见母亲挂满泪痕的面庞。呜咽声入耳,伴随来人喃喃的叙述,函夏第一次听到自己父亲的故事。
原来,父亲是一名解放军。
原来,父亲常年驻扎四川,有家不得归。
原来,父亲在地震救援中,为救一名七岁的小女孩奉献了生命。
原来,在父亲的贴身遗物中,整理出了一张四口之家的合照和一枚国旗贴纸。
原来,父亲是一个如此优秀的人。
函夏一夜未睡,手中紧紧地,拼尽了全力,攥着那面稍显旧意的小国旗。
第二天的清早,函夏在学校参加了入队仪式。当赤色的红领巾在老师的帮助下带上脖颈,她感觉自己长大了,不再埋怨,不再怅恨,她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那是父亲对她的惦念,母亲对她的期许,以及祖国,对她最为深沉的爱与教育。
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沾染着烈士抛洒的热血。
函夏,也终将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南京市第九中学高二(12)班 林佳祺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
还记得,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上空冉冉升起。那是风华正茂的新时代,那是举国上下无数中华儿女同欢庆的时刻。
回首往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于是梁启超站了起来,他振臂高呼“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然后孙文先生走了出来,他告诫我们“危难无所顾,威力无所畏。”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为争取独立和尊严而发出的呐喊!历经漫漫百年抗争,古老的华夏大地终于迎来了新生。我们走在这片历久弥新的土地上,走过附庸风雅的江南,看南湖画舫上那柔软却不失风骨的文人精神。我们走过黄沙漫天的戈壁,眼前是“两弹元勋”们在列强的军事封锁下,用算盘打出来的原子弹与氢弹。他们在岛链封锁之下书写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乐观主义精神。我们走过幅员辽阔的东北平原,耳畔听见的是“最可爱的人”在国界线上留下的誓言:“当我们跨过鸭绿江,看见对岸的战火时,我的背后就是祖国。”他们用铮铮铁骨铸就了北纬38度。
我们走过这片土地,走在中华大地上,早不是满目疮痍的大地,再不是风雨飘摇的家国。如今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是一个崭新的家园。
七十年转瞬而逝。回首望去,我们走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已有七十年的光景。七十年风雨同舟,七十年披荆斩棘,七十年砥砺奋进。历史的天空,回荡着一个古老民族的血性和顽强!这是中国人民的自强不息,更是中华民族的奋起拼搏。
今天我们在问:何为家国?一百年前亦有人在问。
在绍兴被杀害的同盟会员秋瑾的回答是:家国是天下孩子的宁静温和的世界。
黄花岗的烈士林觉民在给妻子的信中说: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
家国给予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工厂、银行、铁路,有了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
家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
在今天,家国就是让我们走在鲜艳的红旗下,同这个国家一同成长;家国就是让我们传承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使中华之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
我们走在国旗下,爱国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我们和这块土地的羁绊;我们成长在国旗下,爱国从来不是一个模糊的语词,它需要地是吾国与吾民的共同努力。同祖国一同发展就是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流淌在血脉中的情义。
七十载红旗飘扬,九万里风鹏正举。我们在国旗下生长,与这片土地同呼吸,与我们的祖国同命运。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高一(3)班 丁扬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7
又一次站在操场上,站在国旗下。
这是每周一例行的晨会。周一的早上总是要和班级的队伍一起,站在操场上。看着微风拂过整个操场,把国旗班同学手中的五星红旗吹的舒展开来,露出鲜艳的红色。
飘扬的国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升上了杆顶,在风中飘扬。
第一次见到国旗,是在充满着童真和稚嫩的幼儿园中。跟着老师在不大的操场上一起学国歌,懵懵懂懂地听着老师“要对着国旗行注目礼”的教导。在稚嫩的童声之中,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何为国旗,何为国歌。
挥手告别充满欢声笑语的幼儿园,背上小书包,踏进小学。还记得在那个下午,接过老师手中的红领巾,磕磕绊绊地系成并不好看的样子。在国旗之下,在少先队的队歌声之中,一脸严肃的宣誓。我又多了一个身份——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员。也是在那个下午,我们站在国旗之下,行着队礼,明白了自己身上多了一点责任。
每周一都有国旗下讲话。那仿佛就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每周一都推开一扇新的大门,通向一个新的地方。老师用知识牵引着我们,带着我们就那么一步一步走向这个对于我们来说过于广大,过于陌生的世界。六年,整整六年。每一个周一,我都站在国旗之下学到点什么。每个周一,都对这个多彩的世界多一份认识,多一点成长。
六年的时光就这么匆匆过去。挥别了小学,我带着还未消散的稚嫩走进初中的校园。还是一如既往,每周一都列队到操场上。没有了“国旗下讲话”,倒是有了“晨会微课程”。我也从台下,站到了台上。常常是作为微课程的主持人,也会偶尔因为特长,变成分享经验的人。在这个小小的台子上,在国旗下,我一点一点的锻炼自己,一点一点的成长。
在初一的那个六一儿童节,我们最后一次对着国旗行了队礼,然后就解下了胸前的红领巾。真的长大了。少先队员这个称号已经不再属于我。但是在那一天,我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胸前别着崭新的团徽,对着国旗我和新团员一起庄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还记得那天的天是专属于夏天的湛蓝色,在那个“六一”,我站在国旗下,又成长了一点。
在经历了中考的考验之后,带着收获满满的经验以及对高中生活满心的向往,我踏进了高中的校门。而在高中的晨会上,在恰逢马克思主义诞辰100周年,我们高中生在老师带领下透彻的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并学习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高中部的青年学生,响应“五四精神,传承有我”的号召,回顾百年历史,担起青年学生的责任。在国旗下,在那面在我的记忆中飘扬了16年的国旗之下,终于破开了名为“懵懂”的壳,面对这个世界,明白了何为责任,何为长大。
话筒传来的声音把我的思绪拉回当下。这是第几个晨会了?这是我第几次站在国旗之下了?记不清。但是我知道,在每一个晨会的时候,每一次站在国旗之下的时候,我都会有成长。我真的,是在国旗下长大的啊。
不知道还有多少个晨会,也不会知道还有多少次我可以站在国旗之下。但是在我的记忆里,总会有一面鲜艳的国旗在飘扬。会有那么一天,当我离开高中的校园的时候,我不会再一次站在国旗之下。但是记忆中那面从不褪色的国旗,却还是会一直在那里,见证着我的成长。
长大了。我是在国旗下长大的。
——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高一(3)班 相瑞嘉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
中国,这个温暖的名字,牵起了多少游子的心啊,他们魂牵梦绕,一心向着祖国。在任何时候,一面赤色的五星红旗总会散发着她独有的魅力,带领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力向前,这才造就了现在,已经70周年的新中国。中国用她宽广的胸怀,创造了独有的,中国味的幸福。锦绣河山中国好,身为国人怎能不骄傲?
聚翠羽明珠三市满,楼观涌、参差金碧。
怎会不赞叹您的繁盛富强?我,作为一名的学生,回顾历史,看到你建国初期,开始焕发您外交的初试光辉,一个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捍卫了和平又维护了主权,在步入国际舞台的路上,蜗行摸索,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日内瓦会议,1971年,举国欢庆您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这些无不让我感动,您在世界上冉起了一面五星红旗,让全国开始认识您的面貌,让那些蔑视您的人开始正视您,不敢小觑这兴起的大国实力,更不敢戏谑说这是昔日的“东亚病夫”;随着这五星红旗越升越高,世界开始仰慕您,美、日等国纷纷来与您建立交往关系;随着您改革开放,五星红旗的光芒日益耀眼,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15年“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更是让中国的五星红旗普照大地,经济方面一片繁盛,国力日益昌盛!且看现在,咱2019年的锦绣河山,“家家追乐事,争要做、丰年七夕”,更是朝着幸福发展。你教我,如何不自豪,如何不骄傲?
春风绿家乡,使我必得开心颜。
怎会不欣喜于您对咱家乡的沐浴?现在是旅游发达,显人文之邦风采的壮观景点,谁知几年前是偏僻的栖霞老街。现在再次途径那里的时候,墙面被刷新,高耸的栖霞寺庙正屹立着散发魅力,招揽更多的游客。那是我以前的家乡,怀有我童年的地方,如今是如此的发展的模样,心中对您更是感激不尽,谢谢您把您赤色的五星光辉洒向那些光线稍暗的地方!我心存感激,心里怀揣着那份来自家乡的最初的梦想和感动,许下明日有用时必定回报您的愿望。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幸福得生活着。
怎会不感动于您对我们无限的爱,让我们幸福得在您怀里?您用智慧的头脑,呕心沥血,培育出有您血液的精英们,发明了造福于我们的科技。扫码支付,把便捷推向世界,让我们不带钱包即可出户;5G使速度登向了高峰,让我们尽享着“坐地日行八万里”的通达。这是中国!这是我们的科技时代!这让我们走向更加遥远的远方,幸福得生活着。 当然,您对我们的付出又何止这么多呢?
70周年了,恭喜你,我亲爱的您,新中国!这一路走来,我一直在成长,我到哪里都不会忘记那赤色的五星红旗,因为我是中国人!锦绣河山中国好,身为国人我必须自豪!2019年此刻的我心中更多的是感恩,感谢现在,感恩过去,更感谢您,新中国!
——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高二(1)班 胡民生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9
我曾窝在母亲的怀里,站在天安门广场的红旗下,凝望着五星红旗的升起;我曾在洒满阳光布满欢笑的操场,注视着五星红旗的飘扬。
时光匆匆流逝,光阴荏苒,祖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换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改变了的是国家的气象,是祖国振兴的目标;不变的是同样一颗中国心,无数代人都拥有的同一个中国梦。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这句话经过多少代人的口中传颂,早已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从何时起,中国响起了不属于自己的炮火,从何时起,那紧锁了中国几千年的大门,在那洋枪洋火下,轰然消逝。
神舟大地上的能人志士,从那以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发展中华,追逐雄狮觉醒的梦。“雄关漫道真如铁”五四运动,不仅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更是一代中国人梦想和希望的凝聚,一颗颗爱国的心,在那时,坚固的抵挡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步伐。为了这个梦想,爬雪山,走草地,过大江,红军走过这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多少的鲜血洒落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染红了挥舞着的旗帜。这每一场胜利,都是多少个生命的逝去换来的悲歌。
一个没有梦想的国家就没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梦想就如同是待放的花,只有细心的去培养,集合每一滴水的力量,才能在这百花争艳的时代,绽放出最耀眼的花。那每一滴水,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即使是小小的我们,也会有自己的梦想。或是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或是手持器械发展科技,或是救死扶伤,做病床前的白衣天使,又或是同我一样,渴望着成为一名军人,站在不知名的城市和地方,尽我微薄的力量,守卫祖国大地。
俱往矣,还看今朝。如今的中国,可以扬其大国之威严,显其山川之秀美。我们站在他国的土地上,可以昂首挺胸的说:“我是中国人!”如今的中国,科技飞速的发展,国力不断加强,我们可以从各种外国的报道中,看见中国如今的模样。看见高铁如同钢色的巨龙,蜿蜒在祖国大地上;看见飞机的机翼,划过碧蓝的长空,留下白色的痕迹;看见航母如同水上的陆地,像一个坚实的堡垒,捍卫着南海的边防。
红旗上的金色五角星,就好像是黑夜中永不会灭的长明灯,它指引了一代又一代人前进的方向,告诉他们,即使未来再迷茫,前路再遥远,只要回首眺望,那一盏灯永远会在那里,为你照亮回家的归路。
耳边聆听着关于红旗的故事,心中默唱过庄严的国歌。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自己出身于华夏这片广阔的土地而欣喜,自豪。
——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高二(1)班 董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