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四种途径
想象是在外界现实刺激物的影响下,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加工产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与感知、记忆、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简单地说,没有感知和记忆,想象就成了空想,是毫无目的、毫无意义的空泛地胡思乱想。而想象与思维更是密不可分,通俗地说想象就是形象思维。对于中学生来说,形象思维占据了其很大的思维空间,渗透在其学习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其完成学习任务必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形成概念中,想象更加具有重要作用。如中学的立体几何,没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就不容易形成立体概念;中学物理课中的一些抽象的东西,如光、电、磁、场、波、流、原子能的热核反应等,都可以在一定教学手段的配合下,通过想象去理解。因此,想象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认为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扩大知识领域,储备丰富表象
人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所有的想象都是利用感知所形成的表象而创造出来的。因此,广泛的感知,丰富的经验,渊博的知识是培养想象力的基础。也就是说,占有的客观材料越多,知识越丰富,想象力就越广阔越深远。如一个中学生可以想象出分子、原子和电子云,而一个科学家可以想象出三个“夸克”合成一个“ 强子”的质量,只等于一个夸克质量的二十分之一。再如在做一些综合性题目时,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题,都必须要靠想象将所学许多知识点连系起来后综合考虑才可能做出。如果知识积累少,思维狭窄,思考问题就会陷入死胡同,即使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既然知识对想象力的培养很重要,那么怎样扩大知识面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加强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对想象的最好训练,是培养想象能力的有效措施。中学生正值身体发育高峰期,记忆力好,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因此加强课外阅读无论从心理、生理还是外部环境来说都是很有必要和很有可能的。无论是社会科学读物还是自然科学读物,中学生都要广泛涉猎,在大脑中贮备尽可能多的表象。当然,想象力不完全取决于知识的多少。有的学生思想僵化,见解和观念陈旧,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展开自已想象的翅膀,结果往往会变成知识的奴隶。
二、不断积累感性材料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和改造的心理过程。因此大脑中贮存的形象越多,形象思维越活跃,想象力就越强。感性材料的积累靠观察和注意,观察生活,留意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潜移默化地获取许多书本上所不能获取的感性材料。力学是高中物理里很重要的知识,如学生经常深入生活、深入工厂,观察各种牵引机如皮带运输机、拖拉机、装卸机等机器工作原理,从中得到各种力如重力、引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作用,以及这些力的合成、分解作用的形象启示,在课堂上再学习这些力的作用时就能抛砖引玉,较易掌握了。硫、氮、磷是很重要的元素,它们的很多种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是重要物质,工农业生产离不开它们。硫、氮、磷的多种化合物的制取方法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如果学生经常到各种化工厂认真参观硫、氮、磷的化合物的工业制取方法,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则上课时想象到化工厂的工作原理,就能驾轻就熟,较快地理解课本知识。可以想象,观察各种建筑物的设计图纸是很有助于学习平面和立体几何的。平时有意识地多多观察或考察工农业生产布局、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结构特征等等对地理、生物等学科的学习可谓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那么,感性材料的积累有哪些途径呢?主要是多观察,多留心生活,形式可采取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等,通过这些形式,不断积累感性材料,为想象思维准备丰富的素材。
三、科学运用联想法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虽然形态不同、质量有别,但是客观事物都不是独立地存在,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利用此一事物同彼一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到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所想起的某一事物又想起了有关的其他事物,这种心理活动就是联想。如从“六月飞雪”想到“窦娥之冤”;由“幂函数”想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由英语中的“过去时”想到“现在进行时”和“将来时”;由“并联电路”想到“串联电路”;由“离子键”想到“共价键”;由“唯物主义”想到“唯心主义”;由“遵义会议”想到“二万五千里长征”;由“ 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想到“气候的大陆性特征”;由“蛇、青蛙和飞蛾三者关系”想到“食物链”等等,这些都是各学科里经常运用联想法学习的知识内容。要说想象的方法,主要就是联想法。联想法主要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四种。如在历史课上由苏联1917年的十月革命联想到两年后1919 年的中国五四运动,再联想到两年后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而把三件历史大事联系起来记忆,这就是接近联想;学习物理,当学习电流公式时,可以由电流联想到水流,电流从高电流向低电流方向流动,就象水流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一样:电流与电阻成反比,阻力越小,电流越大,这如同水流量有大小与河中障碍物大小成反比一样,障碍越少,水流量就越大,这就是类似联想;高中代数中的函数与反函数、奇函数与偶函数,它们的性质及换算、图像等就可采用对比联想法来学习;在地理科学习中,由于欧洲西部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温带,300N——400N的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400N——600N的地区受西风带控制,大西洋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阿尔卑斯山呈东西走向等,知道了这些原因,我们就能联想到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应是这样一个结果,即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这就是因果联想。
四、多途径开发想象区和右脑,培养想象力。
根据生理心理学家的发现,人的大脑有四个功能部位,即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想象区。一般人在曰常生活中,经常动用的只有前三个区,而想象区一般只被动用百分之十五左右。科学家之所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是因为他们大脑中的想象区经常处在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善于想象构思,善于创造新形象,而一般人对想象区潜力的挖掘是不够的,所以学校教育不能单纯传授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自觉地加强想象力的训练,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
1981年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的美国罗伯特.斯佩里博士提出了大脑两半球各司其职,功能互补的观点。左半球的功能与理解能力相对应,右半球的功能与想象能力相对应。按照这一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特别是音体美活动和科技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智力竞赛活动等,可以开发大脑的右半球,发展想象力。此外,还可采取下列方法:左手握筷,活动左手以刺激右脑;左手触物;左脚踩球;左侧梳发等。
一、扩大知识领域,储备丰富表象
人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所有的想象都是利用感知所形成的表象而创造出来的。因此,广泛的感知,丰富的经验,渊博的知识是培养想象力的基础。也就是说,占有的客观材料越多,知识越丰富,想象力就越广阔越深远。如一个中学生可以想象出分子、原子和电子云,而一个科学家可以想象出三个“夸克”合成一个“ 强子”的质量,只等于一个夸克质量的二十分之一。再如在做一些综合性题目时,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题,都必须要靠想象将所学许多知识点连系起来后综合考虑才可能做出。如果知识积累少,思维狭窄,思考问题就会陷入死胡同,即使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既然知识对想象力的培养很重要,那么怎样扩大知识面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加强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对想象的最好训练,是培养想象能力的有效措施。中学生正值身体发育高峰期,记忆力好,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因此加强课外阅读无论从心理、生理还是外部环境来说都是很有必要和很有可能的。无论是社会科学读物还是自然科学读物,中学生都要广泛涉猎,在大脑中贮备尽可能多的表象。当然,想象力不完全取决于知识的多少。有的学生思想僵化,见解和观念陈旧,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展开自已想象的翅膀,结果往往会变成知识的奴隶。
二、不断积累感性材料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和改造的心理过程。因此大脑中贮存的形象越多,形象思维越活跃,想象力就越强。感性材料的积累靠观察和注意,观察生活,留意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潜移默化地获取许多书本上所不能获取的感性材料。力学是高中物理里很重要的知识,如学生经常深入生活、深入工厂,观察各种牵引机如皮带运输机、拖拉机、装卸机等机器工作原理,从中得到各种力如重力、引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作用,以及这些力的合成、分解作用的形象启示,在课堂上再学习这些力的作用时就能抛砖引玉,较易掌握了。硫、氮、磷是很重要的元素,它们的很多种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是重要物质,工农业生产离不开它们。硫、氮、磷的多种化合物的制取方法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如果学生经常到各种化工厂认真参观硫、氮、磷的化合物的工业制取方法,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则上课时想象到化工厂的工作原理,就能驾轻就熟,较快地理解课本知识。可以想象,观察各种建筑物的设计图纸是很有助于学习平面和立体几何的。平时有意识地多多观察或考察工农业生产布局、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结构特征等等对地理、生物等学科的学习可谓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那么,感性材料的积累有哪些途径呢?主要是多观察,多留心生活,形式可采取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等,通过这些形式,不断积累感性材料,为想象思维准备丰富的素材。
三、科学运用联想法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虽然形态不同、质量有别,但是客观事物都不是独立地存在,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利用此一事物同彼一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到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所想起的某一事物又想起了有关的其他事物,这种心理活动就是联想。如从“六月飞雪”想到“窦娥之冤”;由“幂函数”想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由英语中的“过去时”想到“现在进行时”和“将来时”;由“并联电路”想到“串联电路”;由“离子键”想到“共价键”;由“唯物主义”想到“唯心主义”;由“遵义会议”想到“二万五千里长征”;由“ 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想到“气候的大陆性特征”;由“蛇、青蛙和飞蛾三者关系”想到“食物链”等等,这些都是各学科里经常运用联想法学习的知识内容。要说想象的方法,主要就是联想法。联想法主要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四种。如在历史课上由苏联1917年的十月革命联想到两年后1919 年的中国五四运动,再联想到两年后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而把三件历史大事联系起来记忆,这就是接近联想;学习物理,当学习电流公式时,可以由电流联想到水流,电流从高电流向低电流方向流动,就象水流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一样:电流与电阻成反比,阻力越小,电流越大,这如同水流量有大小与河中障碍物大小成反比一样,障碍越少,水流量就越大,这就是类似联想;高中代数中的函数与反函数、奇函数与偶函数,它们的性质及换算、图像等就可采用对比联想法来学习;在地理科学习中,由于欧洲西部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温带,300N——400N的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400N——600N的地区受西风带控制,大西洋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阿尔卑斯山呈东西走向等,知道了这些原因,我们就能联想到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应是这样一个结果,即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这就是因果联想。
四、多途径开发想象区和右脑,培养想象力。
根据生理心理学家的发现,人的大脑有四个功能部位,即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想象区。一般人在曰常生活中,经常动用的只有前三个区,而想象区一般只被动用百分之十五左右。科学家之所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是因为他们大脑中的想象区经常处在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善于想象构思,善于创造新形象,而一般人对想象区潜力的挖掘是不够的,所以学校教育不能单纯传授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自觉地加强想象力的训练,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
1981年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的美国罗伯特.斯佩里博士提出了大脑两半球各司其职,功能互补的观点。左半球的功能与理解能力相对应,右半球的功能与想象能力相对应。按照这一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特别是音体美活动和科技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智力竞赛活动等,可以开发大脑的右半球,发展想象力。此外,还可采取下列方法:左手握筷,活动左手以刺激右脑;左手触物;左脚踩球;左侧梳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