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亢姓的起源故事_亢姓氏怎么读_亢姓怎么取名
百家姓亢姓是怎么来的?亢姓作为百家姓之一,你知道亢姓的起源故事吗?想了解亢姓百家姓排名多少位吗?亢姓有哪些名人?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百家姓亢姓的起源、排名、人口数量等内容,帮助大家了解百家姓亢姓。
百家姓亢姓怎么读?
亢做姓氏时拼音为【kàng】
百家姓亢姓的起源
亢姓起源一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齐国亢父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典籍《战国策、齐策》记载,春秋时期有个贵族受封于军事要地亢父(今山东济宁任城区南部),世称其为“亢父”。据传,亢父邑是古代东夷族部落的住地,有亢父山,因以为名,是最早的风姓古国之一。亢父远在三皇五帝时期即系唐虞氏故国,有仍氏繁衍生息之地。夏、商时期为仍国,周王朝时期封夏后氏至此为任国、邿国。亢父之地的地势十分狭峻险要,从军事地理上观察,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与泰山余脉的梁父山紧夹东西之道,至称阴阳。在战国时期,齐国在其地居高临下建有亢父城,为重要的军事重镇。在南荣氏所撰著的典籍《遁甲开山图》中曾描述其境:“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知生,梁父主死。”据典籍《战国策、齐策》的记载,当时的大纵横家苏秦在谈论亢父之地时对齐宣王田辟疆说:“今秦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至闱阳晋之道,径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百人守险,千人不能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猲,高跃而不敢进,则秦不能害齐,亦已明矣。”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任城县,又改亢父县。西汉时期初为任城县,后亦为亢父县,属东平国。到了东汉时期,汉章帝拆分东平国,置任城国,后为任城县。到了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黜亢父县之称,从此其地在行政建制上只称“任城”,不再称“亢父”。一般传说:在亢父之地,春秋时期有齐国大夫封于斯地,亦称“亢父”。不过,亢父之地在春秋、战国时期隶属于任国,而任国曾先后附庸于鲁国、宋国、齐国,但本书笔者在现有史籍中并未发现有哪一位贵族大夫曾被封在“亢父”,
在亢父地区的住民与齐国驻军中,皆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亢父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亢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亢氏正宗。
亢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先秦时期卫国大夫三伉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三伉氏,春秋时卫邑也。抗氏,魏国三伉大夫之后,后有抗喜为汉中太守。”三伉,故址在今河南省鹤壁市滑县沙店一带。在古代,“亢”、“伉”、“抗”、“杭”四字通假,因此,三伉大夫、亢父的后裔子孙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三伉氏、亢父氏,后分别衍称抗氏、杭氏、亢氏、伉氏,四氏同宗同源。到了东汉桓帝刘志执政时期(公元147——167年在位),有一位著名的宣城长史抗徐,字伯徐,丹阳人,为一时名将。史籍《汉书》记载抗徐:“乡邦称其胆智。初试守宣城长,悉移深林远薮椎髻鸟语之人置于县下,由是境内无复盗贼。后为中郎将宗资别部司马,击太山贼公孙举等,破平之,斩首三千余级,封乌程东乡侯,五百户。迁泰山都尉,寇盗望风奔亡。及在长沙,宿贼皆平。卒于官。桓帝下诏追增封徐五百户,并前千户。”乌程,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县,抗徐荣封为“东乡侯”之后,定居于云阳西乡的新埭村(今浙江全州杭甲村)。之后,抗徐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字面更加文雅的杭氏,他的后裔子孙便以杭为姓氏,世代称杭氏至今。在唐末五代时期,天下兵革肆起,抗徐的后人为了避乱,又从云阳迁至余杭泊水湾。到了宋朝庆历年间(公元1042——1048年),天下趋定,抗徐的后人杭寅正仰慕先人故里,扶其老父杭钦训跋山涉水辗转抵达丹阳(今江苏镇江),回归先人旧地,仍定址于西乡的新埭村。故杭氏后人尊杭徐伯为杭氏的得姓始祖。
该支“伉假抗改杭”之杭氏,正确的姓氏读音仍作kàng(ㄎㄤˋ),今音讹为háng(ㄏㄤˊ)是否妥确,则有待更严谨的姓氏学专家和音韵学专家进一步考证。
亢姓起源三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燕国督亢之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战国时期,燕国有一地名为叫督亢,为燕国的富饶之地,史称该地区为“膏腴之地”,其地域范围以今河北省涿州市东南督亢陂为中心,圈括定兴县﹑新城县﹑固安县、高碑店市一带的涞水流域平衍之区。督亢地区原为韩国之地,先秦时期的秦王赢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灭亡之后,燕国趁秦王忙于应付魏、赵、楚三国之时夺占了该地区。督亢地区很早即由韩国人民建有的著名督亢渠,其灌溉系统的发达使得督亢地区丰田万顷,被称为“膏腴之地”。对督亢地区,在典籍《诗经、韩奕》中有这样的描述:“……莫如韩乐,孔乐韩土,川泽吁吁,鲂鱮甫甫……”当时的督亢地区已经是一个十分富庶而有盛名的地方,一直为秦王嬴政所垂涎。因此,燕国公子丹在秦王赢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派遣大刺客荆轲去刺杀秦王时,在“图穷匕见”中所展示的地图,用的就是“督亢肢图”。结果,不但没有刺杀了秦王,反而激怒秦王暂时放弃攻击齐国的打算,提前发动了灭燕之战。
秦王赢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军攻破燕国上都蓟(今河北蓟县),燕王姬喜被迫迁都于辽东地区,督亢地区自然落入秦始皇的沙盘之中。秦王赢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军在消灭了赵国的残余势力代国之后,大将王贲率胜军乘势攻击辽东,一举攻灭了苟延残喘的燕国。
在督亢地区的古代住民中,很早即有以其地名为姓氏者,分称亢氏、督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亢氏姓源繁复,或长狄人、或西戎人、或晋国人、或韩国人、或燕国人、或秦国人,不可一论。
亢姓有哪些名人?
亢仓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有《亢仓子》。亢仓子不仅倡导清静无为的思想观念,而且也提出了举贤任能、施行教化、重农耕、举义兵等一系。(注:当代名人亢亮系亢仓子后裔)
亢 青
亢青,元末明初人,祖籍河南宜阳张深,状元,官刺史。他曾与亢恒(县尹)一道赴东北,教“土人”种植五谷,造福一方,万民感念。至今东北人还称其为“五谷圣人”。
亢 恒
亢恒,明末清初时期河南宜阳张深人。县尹。
亢姓男孩起名
亢灏城、亢舜朗、亢强谦、亢蒋平、亢万誉、亢诗诚、亢暮容、亢梓煜、亢付枫、亢梓锴、亢翰之、亢学雷、亢宏玮、亢富钧、亢承善、亢佳忆、亢建峰、亢嘉牧
亢姓女孩起名
亢师懿、亢馨南、亢芝琳、亢悦函、亢意燕、亢芷芸、亢莉媛、亢杉岚、亢偌莹、亢妍江、亢若洋、亢晨旭、亢艳娜、亢可萌、亢沐潇、亢翼晓、亢攸冉、亢青优
百家姓亢姓怎么读?
亢做姓氏时拼音为【kàng】
百家姓亢姓的起源
亢姓起源一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齐国亢父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典籍《战国策、齐策》记载,春秋时期有个贵族受封于军事要地亢父(今山东济宁任城区南部),世称其为“亢父”。据传,亢父邑是古代东夷族部落的住地,有亢父山,因以为名,是最早的风姓古国之一。亢父远在三皇五帝时期即系唐虞氏故国,有仍氏繁衍生息之地。夏、商时期为仍国,周王朝时期封夏后氏至此为任国、邿国。亢父之地的地势十分狭峻险要,从军事地理上观察,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与泰山余脉的梁父山紧夹东西之道,至称阴阳。在战国时期,齐国在其地居高临下建有亢父城,为重要的军事重镇。在南荣氏所撰著的典籍《遁甲开山图》中曾描述其境:“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知生,梁父主死。”据典籍《战国策、齐策》的记载,当时的大纵横家苏秦在谈论亢父之地时对齐宣王田辟疆说:“今秦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至闱阳晋之道,径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百人守险,千人不能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猲,高跃而不敢进,则秦不能害齐,亦已明矣。”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任城县,又改亢父县。西汉时期初为任城县,后亦为亢父县,属东平国。到了东汉时期,汉章帝拆分东平国,置任城国,后为任城县。到了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黜亢父县之称,从此其地在行政建制上只称“任城”,不再称“亢父”。一般传说:在亢父之地,春秋时期有齐国大夫封于斯地,亦称“亢父”。不过,亢父之地在春秋、战国时期隶属于任国,而任国曾先后附庸于鲁国、宋国、齐国,但本书笔者在现有史籍中并未发现有哪一位贵族大夫曾被封在“亢父”,
在亢父地区的住民与齐国驻军中,皆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亢父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亢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亢氏正宗。
亢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先秦时期卫国大夫三伉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三伉氏,春秋时卫邑也。抗氏,魏国三伉大夫之后,后有抗喜为汉中太守。”三伉,故址在今河南省鹤壁市滑县沙店一带。在古代,“亢”、“伉”、“抗”、“杭”四字通假,因此,三伉大夫、亢父的后裔子孙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三伉氏、亢父氏,后分别衍称抗氏、杭氏、亢氏、伉氏,四氏同宗同源。到了东汉桓帝刘志执政时期(公元147——167年在位),有一位著名的宣城长史抗徐,字伯徐,丹阳人,为一时名将。史籍《汉书》记载抗徐:“乡邦称其胆智。初试守宣城长,悉移深林远薮椎髻鸟语之人置于县下,由是境内无复盗贼。后为中郎将宗资别部司马,击太山贼公孙举等,破平之,斩首三千余级,封乌程东乡侯,五百户。迁泰山都尉,寇盗望风奔亡。及在长沙,宿贼皆平。卒于官。桓帝下诏追增封徐五百户,并前千户。”乌程,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县,抗徐荣封为“东乡侯”之后,定居于云阳西乡的新埭村(今浙江全州杭甲村)。之后,抗徐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字面更加文雅的杭氏,他的后裔子孙便以杭为姓氏,世代称杭氏至今。在唐末五代时期,天下兵革肆起,抗徐的后人为了避乱,又从云阳迁至余杭泊水湾。到了宋朝庆历年间(公元1042——1048年),天下趋定,抗徐的后人杭寅正仰慕先人故里,扶其老父杭钦训跋山涉水辗转抵达丹阳(今江苏镇江),回归先人旧地,仍定址于西乡的新埭村。故杭氏后人尊杭徐伯为杭氏的得姓始祖。
该支“伉假抗改杭”之杭氏,正确的姓氏读音仍作kàng(ㄎㄤˋ),今音讹为háng(ㄏㄤˊ)是否妥确,则有待更严谨的姓氏学专家和音韵学专家进一步考证。
亢姓起源三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燕国督亢之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战国时期,燕国有一地名为叫督亢,为燕国的富饶之地,史称该地区为“膏腴之地”,其地域范围以今河北省涿州市东南督亢陂为中心,圈括定兴县﹑新城县﹑固安县、高碑店市一带的涞水流域平衍之区。督亢地区原为韩国之地,先秦时期的秦王赢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灭亡之后,燕国趁秦王忙于应付魏、赵、楚三国之时夺占了该地区。督亢地区很早即由韩国人民建有的著名督亢渠,其灌溉系统的发达使得督亢地区丰田万顷,被称为“膏腴之地”。对督亢地区,在典籍《诗经、韩奕》中有这样的描述:“……莫如韩乐,孔乐韩土,川泽吁吁,鲂鱮甫甫……”当时的督亢地区已经是一个十分富庶而有盛名的地方,一直为秦王嬴政所垂涎。因此,燕国公子丹在秦王赢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派遣大刺客荆轲去刺杀秦王时,在“图穷匕见”中所展示的地图,用的就是“督亢肢图”。结果,不但没有刺杀了秦王,反而激怒秦王暂时放弃攻击齐国的打算,提前发动了灭燕之战。
秦王赢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军攻破燕国上都蓟(今河北蓟县),燕王姬喜被迫迁都于辽东地区,督亢地区自然落入秦始皇的沙盘之中。秦王赢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军在消灭了赵国的残余势力代国之后,大将王贲率胜军乘势攻击辽东,一举攻灭了苟延残喘的燕国。
在督亢地区的古代住民中,很早即有以其地名为姓氏者,分称亢氏、督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亢氏姓源繁复,或长狄人、或西戎人、或晋国人、或韩国人、或燕国人、或秦国人,不可一论。
亢姓有哪些名人?
亢仓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有《亢仓子》。亢仓子不仅倡导清静无为的思想观念,而且也提出了举贤任能、施行教化、重农耕、举义兵等一系。(注:当代名人亢亮系亢仓子后裔)
亢 青
亢青,元末明初人,祖籍河南宜阳张深,状元,官刺史。他曾与亢恒(县尹)一道赴东北,教“土人”种植五谷,造福一方,万民感念。至今东北人还称其为“五谷圣人”。
亢 恒
亢恒,明末清初时期河南宜阳张深人。县尹。
亢姓男孩起名
亢灏城、亢舜朗、亢强谦、亢蒋平、亢万誉、亢诗诚、亢暮容、亢梓煜、亢付枫、亢梓锴、亢翰之、亢学雷、亢宏玮、亢富钧、亢承善、亢佳忆、亢建峰、亢嘉牧
亢姓女孩起名
亢师懿、亢馨南、亢芝琳、亢悦函、亢意燕、亢芷芸、亢莉媛、亢杉岚、亢偌莹、亢妍江、亢若洋、亢晨旭、亢艳娜、亢可萌、亢沐潇、亢翼晓、亢攸冉、亢青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