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不即不离 |
释义 | bùjí-bùlí 不即不离 即:靠近。离:离开。佛教用语,指诸法相表面现象虽不同而本质则无不同。如“水”与“波”表象不同,叫作“不即”;“水”与“波”性质无别,叫作“不离”。 ❍ 《圆觉经》上:“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 指不高也不低,很适中。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二〇回:“诸公出去可传谕他们:直毛头细衣服价钱很贵,倘然制不起,还是以不制为是;羊皮褂子价钱不大,似乎不即不离,酌乎中道,每人不妨制办一身。” ◆ 指既不亲近,也不疏远。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二九回:“到了夫妻之间,便合他论房帏资格,自己居右,处得来天然合拍,不即不离。” ❍ 老舍《四世同堂》八一:“在从前,她的处世待人的方法多半是本着祁家的传统,凡事都有个分寸,对谁都不即不离。” ❍ 刘玉民《骚动之秋》一〇章:“石衡保自恃没有参与家族中的那些事,对岳鹏程不即不离。” |
随便看 |
|
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