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yángqīng-jīzhuó 扬清激浊 扬:扬起。激:阻遏水势使改流。荡去浊水,使清水涌流。 ❍ 《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沐浴群生,通流万物,仁也;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 唐·陈章《水轮赋》:“尔其扬清激浊,吐故纳新,辗桃花之活活,摇杏叶之鳞鳞。” ◆ 后多用来比喻表彰鼓励好的,抑制打击坏的。 ❍ 《后汉纪·桓帝纪》:“执铨提衡,称量天下之人;扬清激浊,绳墨四海之士。” ❍ 宋·王禹偁《送寇密直西京迁葬序》:“出领铨衡,入备顾问,扬清激浊,物论多之。” ❍ 清·曾国藩《刘君季霞墓志铭》:“季霞事兄致严以顺,而风韵各异。孟容于士类扬清激浊,而季霞不置臧否。” ▲也作“扬清抑浊”。 ❍ 抑:抑制。 ❍ 《梁书·武帝纪上》:“公扬清抑浊,官方有序,多士聿兴。” ▲也作“激浊扬清”。 ❍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利害》:“其功足以激浊扬清,师范僚友。” ❍ 清·朱鹤龄《太仆卿吴公传》:“自公殁后,文姚张三公相继云亡,徐公杨公又皆殉节死,而吴风靡靡,鲜有激浊扬清、振厉一时者矣。” ▲也作“激扬清浊”。 ❍ 北周·庾信《温汤碑》:“仁则涤荡埃氛,义则激扬清浊。” ❍ 清·刘嗣绾《与邹晓屏先生书》:“先生表植人伦,激扬清浊,养醇儒之学问,励名臣之节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