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不愧不怍 |
释义 | bù kuì bù zuò 不愧不怍 怍:惭愧。 ❍ 《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 后用“不愧不怍”指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 ❍ 元·赵汸《长乐县程令君行状》:“是以遇事有立,不以祸害变其所守,而宰物者亦赫然临而鉴之,非其操心行事不愧不怍者,能如是乎?” ❍ 明·林弼《送苏用宾归里序》:“嗟夫,俱存无故乐于堂,不愧不怍乐于身,教育英才乐于天下,是皆人所深愿而不可必得者,苟皆有以得之,其愿足矣。” ❍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六〇:“天命之性也,孟直以养之,则不愧不怍之真即高明博厚之体。” ❍ 茅盾《蚀·动摇》五:“说起那误会,方罗兰自信不愧不怍,很对得住太太,只是太太的心胸太窄狭了些儿。” ❍ 参见“俯仰无愧”。 |
随便看 |
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