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敢怒而不敢言 唐·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后用“敢怒而不敢言”指心里有怒气,但慑于某种威势而不敢说出来。 ❍ 元·施耐庵、明·罗贯中《水浒传》三二回:“王矮虎一时被宋江以礼义缚了,虽不满意,敢怒而不敢言,只得陪笑,自同宋江在山寨中吃筵席。” ❍ 清·吴炽昌《续客窗闲话·张廉访》:“翁为之娶妇分家,谓子得其六,螟蛉得其四,乃兄敢怒而不敢言。” ❍ 郭沫若《屈原》四幕:“群众留于场上未散,均翘首望着城门表示敢怒而不敢言之态。” ▲也作“敢怒不敢言”。 ❍ 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七回:“晁住虽是心里不愿意,也只得敢怒不敢言的。” ❍ 王海椿《神雕刘》:“清末年间,小城住进一批英军,横冲直闯,无恶不作,小城人敢怒不敢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