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zhāosān-mùsì 朝三暮四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狙:猕猴。芧:橡子。原指用名义上改变而实际上不改变的手法欺骗人。后形容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 南朝梁·刘勰《灭惑论》:“淳朴不疑,而拔苦见尤,所谓朝三暮四,而喜怒交设者也。” ❍ 《旧唐书·皇甫镈传》:“直以性惟狡诈,言不诚实,朝三暮四,天下共知。”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六:“是从那日为始,朝三暮四,约了无数日子,已及半年,并无实耗。” ❍ 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三章:“虽是吉元来咱们这里的日子浅,却是秉性诚实,不是那种心怀二意、朝三暮四的人。” ▲也作“暮四朝三”。 ❍ 宋·乐史《绿珠传》:“至有享厚禄,盗高位,亡仁义之行,怀反复之情,暮四朝三,惟利是务,节操反不若一妇人,岂不愧哉?” ▲也作“朝四暮三”。 ❍ 宋·黄庭坚《再答明略》诗之二:“使年七十今中半,安能朝四暮三浪忧喜。” ❍ 梁启超《余之币制金融政策》:“吾见其朝四暮三,无关宏旨。” ▲也作“朝三暮二”。 ❍ 明·吴承恩《西游记》五九回:“似师父朝三暮二的,这等担阁,就从小至老,老了又小,老小三生,也还不到。” 【注意】 含贬义。 ——来自《商务馆小学生成语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