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gǔ jī jiān mó 毂击肩摩 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摩:摩擦。 ❍ 《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意为道路上车碰车,肩摩肩。后用“毂击肩摩”形容行人车马众多,拥挤不堪。 ❍ 唐·李邕《大照禅师塔铭》:“闻者斯来,得者斯止……皆毂击肩摩,陆聚水咽。” ❍ 明·香婴居士《麹头陀传》七:“一路喧喧嚷嚷,毂击肩摩,都是贩夫贩妇。”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八回:“只见这弄堂里面,熙来攘往,毂击肩摩。” ▲也作“肩摩毂击”。 ❍ 唐·权德舆《宣州响山新亭新营记》:“凡由此涂出者,东南抵于歙,西南抵于泾,肩摩毂击,往复自便。” ❍ 清·吴趼人《恨海》二回:“此时门外停的车益发多了,本来是一条官道,很阔大的,闹了个肩摩毂击,拥挤不开。” ▲也作“摩肩击毂”。 ❍ 宋·李昭玘《济州真武殿记》:“凡神降之日,公侯贵人,宫闱戚里,朝士大夫,闾巷庶人,屏居斋戒,奔走衢路,摩肩击毂,争门而入。” ❍ 清·王椷《秋灯丛话》卷一〇:“或倏为市镇之形,万瓦鳞次,千门洞启,摩肩击毂者,纷纷如织。” ▲也作“击毂摩肩”。 ❍ 唐·于兢《琅琊忠懿王德政碑》:“填郊溢郭,击毂摩肩,竟敦廉让之风,骤睹乐康之俗。” ❍ 清·章藻功《叹逝文》:“则且褰裳濡足,远离桑梓之区,亦将击毂摩肩,齐赴蓬莱之约。” ▲也作“摩肩接毂”。 ❍ 明·王元翰《直陈天下受病之由以光赞圣政疏》:“一时京堂济济,摩肩接毂,至藤棍为之价高。” ❍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嵩山日记》:“伊阙摩肩接毂,为楚、豫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