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díxiádànghuì 涤瑕荡秽 涤、荡:洗,清除。瑕:美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秽:污秽,比喻恶习。清除缺点和坏习气。 ❍ 汉·班固《东都赋》:“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不营,嗜欲之原灭,廉正之心生。” ❍ 宋·司马光《论西夏札子》:“凡天子即位,天地一新,涤瑕荡秽,小大无遗。” ❍ 明·杨荣《平安南颂》:“涤瑕荡秽,纲纪维新。邦之耆老,咸诣辕门。” ❍ 张通典《宋钝初诔》:“君创其始,亦观其成。涤瑕荡秽,大汉天声。” ▲也作“荡秽涤瑕”。 ❍ 唐·薛昇《代崔大夫进铜灯树表》:“自陛下荡秽涤瑕,躬俭节用,渐清远迩,靡然从风。” ❍ 清·谭宗浚《拟收复信宜粤境肃清露布》:“诚宜剖巢奔穴,荡秽涤瑕,寸断根株,无令滋蔓。” ▲也作“涤秽荡瑕”。 ❍ 《宋书·礼志一》:“将涤秽荡瑕,拨乱反正。” ❍ 清·谭莹《为粤东阖省人士谢辛卯万寿恩科表》:“慎微谨小而谏鼓时闻,涤秽荡瑕则神旌载讨。” ▲也作“涤瑕荡垢”。 ❍ 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朝清班。” ❍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四四回:“使其上下一心,痛自刻责,涤瑕荡垢,发愤为雄,犹足以为善国。” ▲也作“荡垢涤瑕”。 ❍ 宋·文同《贺明堂礼毕表》:“荡垢涤瑕,赦过宥罪,陈租久债,潜烈幽功,咸在此时,尽蒙其惠。” ❍ 清·彭元瑞《圣驾巡幸天津恭纪》:“荡垢涤瑕,废吏重瞻于鹭序;宥愆宽眚,殊恩拜赦于鸡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