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gěnggěngyúhuái 耿耿于怀 耿耿:有心事的样子。心存某事,不能忘怀。 ❍ 宋·文天祥《贺前人正》:“某迹縻俗驾,心绕贺星。遥指于轸中,拳拳公寿;雪立于门外,耿耿于怀。” ❍ 明·李流芳《祭郑闲孟文》:“自我交子,垂三十年。哀乐所同,𫖯仰历然;耿耿于怀,有辞莫宣。” ❍ 清·金之俊《赠光禄寺卿湘邻金君墓志铭》:“但念父母生儿,抚育教诲,匪朝伊夕;致父老不及养,母殡不及葬,子幼不及教,不能不耿耿于怀耳已。” ❍ 苏曼殊《碎簪记》:“吾叔恩重,所命靡不承顺,独此一事,难免有逆其情意之一日,故吾无日不耿耿于怀。” ▲也作“耿耿于心”。 ❍ 明·刘宗周《请恤畿辅凋残疏》:“每从州县文移往来间,问民疾苦,未尝不耿耿于心。” ❍ 刘祖禹《说“较真”》:“如果该糊涂时不糊涂,比如对一些非原则问题,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耿耿于心,或无限上纲……则必定伤人伤己,有害于团结,有害于事业。” ▲也作“耿耿在心”。 ❍ 明·丁宾《复李碧海太史》:“追忆二十年前,得遇相公于绿野之堂,饮食教诲,迄今耿耿在心。” ❍ 鲁迅《而已集·谈“激烈”》:“带了书籍杂志过‘香江’,有被视为‘危险文字’而尝‘铁窗斧钺风味’之险……但因为不知道怎样的是‘危险文字’,所以时常耿耿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