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趑趄嗫嚅 |
释义 | zī jū niè rú 趑趄嗫嚅 趑趄:徘徊不前的样子。嗫嚅: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 ❍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后用“趑趄嗫嚅”形容犹豫彷徨,畏缩不前。 ❍ 宋·张元干《诸公祭邓正言文》:“吾志宏,负卓越不羁之才,骋纵横无穷之辩,夫岂不能揣摩捭阖,以巧速化,抑岂不能趑趄嗫嚅,以容悦苟贱!” ❍ 元·郝经《志箴》:“贤则颜、孟,圣则周、孔,臣则伊、吕,君则唐、虞,毙而后已,谁毁谁誉?讵如韦如脂,趑趄嗫嚅,为碌碌之徒欤!” ❍ 清·毛奇龄《季跪小品制文引》:“彼其心思质木,抟折无象,遇危言正举,犹且趑趄嗫嚅,格格不下。” ❍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苟躬历其境,见其昏暮乞怜之态,与其趑趄嗫嚅之形,恐非徒怵惕而有不慊于心,更必且赧怍而不忍挂诸齿。” |
随便看 |
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