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dàobùshíyí 道不拾遗 遗:失物。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形容社会风尚淳朴良好。 ❍ 《韩非子·内储说下》:“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九:“治得个晋阳户不夜闭,道不拾遗,百姓家家感德衔恩,无不赞叹的。”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七八回:“美其治国,则云:‘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 ▲也作“路不拾遗”。 ❍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若得免此,欲作洛阳令,可使路不拾遗,桴鼓不鸣。” ❍ 清·刘鹗《老残游记》三回:“因为他办强盗办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宫保赏识非凡。” ▲也作“路无拾遗”。 ❍ 《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一四〇回:“物华地灵,由于风移。士不佻达,女无游嬉;家不闭户,路无拾遗;无刑无狱,不识不知。” ❍ 李劼人《大波》三部九章:“孙雅堂看了他一眼道:‘你默道现在就天下太平,现在就夜不闭户了,路无拾遗了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