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xié bù gān zhèng 邪不干正 邪:不正,邪恶。干:干犯,侵害。 ❍ 汉·王符《潜夫论·巫列》:“夫妖不胜德,邪不伐正,天之经也。” ◆ 后用“邪不干正”指邪气压不倒正气。 ❍ 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此邪法也。臣闻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 ❍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小珍珠》:“邪不干正,古语信然。况儒者紧要关头,尤在于正心一语。” ▲也作“邪不胜正”。 ❍ 宋·洪迈《夷坚支志·同州白蛇》:“如越过五坛,虽吾亦不复有生理。苟不吾敌,则止于三层,邪不胜正,此邦当无忧也。” ❍ 清·袁枚《新齐谐·李倬》:“邪不胜正,彼自败去,但非公作一碑记晓谕居民,恐四方未必崇奉我也。” ❍ 巴金《随想录》一二九:“面对着这种现象,有人毫不在乎,他们说这是支流,支流敌不过主流,正如邪不胜正。” ▲也作“邪不犯正”。 ❍ 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臣闻邪不犯正,若使咒臣,必不得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