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sìshì-érfēi 似是而非 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 汉·王充《论衡·死伪》:“世多似是而非,虚伪类真,故杜伯、庄子义之语,往往而存。” ❍ 《晋书·刑法志》:“然后情求傍请之迹绝,似是而非之奏塞,此盖齐法之大准也。” ❍ 清·袁枚《新齐谐·影光书楼事》:“即作蒋氏之祖父语,口吻宛然;呼奴婢名,一一无爽;责子孙不肖事某某,亦复似是而非,有中有不中。” ❍ 茅盾《蚀·追求》七:“一个人悬了理想的标准去追求,或者会只得了似是而非的目的;因为他的眼睛被自己的理想所迷,永远不能冷静地观察。” ▲也指好像是而实际上不是。 ❍ 晋·葛洪《抱朴子·吴失》:“夫鱼质龙文,似是而非,遭水而喜,见獭即悲。” ❍ 清·李汝珍《镜花缘》四九回:“小山看到末二句,猛然宁神,倒像想起从前一事;及至细细寻思,却又似是而非。” ❍ 鲁迅《热风·随感录五十三》:“现在上海那班美术家所做的,是否算得美术,原是难说;但他们既然自称美术家,即使幼稚,也可以希望长成:所以我期望有个美术家的幼虫,不要似是而非的木叶蝶。” 【注意】 含贬义。 ——来自《商务馆小学生成语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