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半死不活 |
释义 | bànsǐ-bùhuó 半死不活 形容人垂死的样子。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八〇回:“铁丐道:‘咱原要同他出来,只半死不活的瘫在那里,便怎么处?’” ❍ 老舍《四世同堂》九七:“她衣服陈旧,又太短,然而瞧着却很宽松,因为她瘦得只剩了一把骨头。看起来,她已经半死不活了。” ▲也作“半死半活”。 ❍ 清·江左樵子《樵史通俗演义》一四回:“幸而萧灵犀未曾抢去,然亦吓得半死半活。” ◆ 形容没有生气、活力,萎靡不振。 ❍ 元·刘庭信《一枝花·秋景怨别》曲:“半成不就梦儿单,半明不灭灯儿暗,半死不活影儿孤。” ❍ 茅盾《腐蚀·一月三十一日》:“我这班里,昨天是三十多个,今天只有十多个了!个个是半死不活的一脸悲苦,多凄惨!” ❍ 王海鸰《大校的女儿》五章:“狐狸眼一声尖叫,像一把利刃将男低音拦腰斩断,半死不活的剧场彻底兴奋了起来,仿佛一出戏终于进入高潮。” 【注意】 多含贬义。 ——来自《商务馆小学生成语词典》 |
随便看 |
|
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