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同声相应 声:指乐声。原指相同的乐声相互应和。 ❍ 《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然之分也。” ❍ 宋·周密《癸辛杂识·天籁》:“以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盖以我自然之声,感彼自然之应,所谓同声相应者也。” ▲ 也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 ❍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论》:“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惟粲等六人最见名目。” ❍ 宋·黄公度《送同年林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余二人乃声气之同,异夫梁邱据之同也。” ❍ 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九四回:“今日孟尝君至魏,独依无忌,正合著古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八个字,自然情投意合。” ❍ 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八章:“我今天同李自成遇合一起,共建大业,可不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么?” ▲也作“声应气求”。 ❍ 宋·王柏《答王栗山》:“如此君者,更得数人,常在堂中,则声应气求,不患不翕合矣。” ❍ 李光《与柳亚子书》:“若荷始终谬爱,并请惠以玉照,示以佳章,俾纱笼丝绣之有由,庶声应气求之无憾,不胜盼企之至。” 【注意】 应,不读yīng。 ——来自《新华成语大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