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chǔzhī-tàirán 处之泰然 处:对待。泰然:安定自如的样子。指遇到困难或危急复杂的情况而安然自如,沉着镇定。 ❍ 《论语·雍也》“贤哉回也”宋·朱熹集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故夫子再言贤哉回也,以深叹美之。”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四二回:“我自幼随父远任,出嫁后在京在外,频年宦海,受过多少舟车险厄,历过多少仕途倾轧,却自信以礼、自守以正,都觉处之泰然,从没这番惊疑恐惧。” ❍ 欧阳山《三家巷》七〇:“胡杏早已立定心肠,倒也处之泰然。” ▲也作“处之恬然”。 ❍ 恬然:安然的样子。 ❍ 宋·洪迈《容斋续笔·唐虞象刑》:“久而益多,每郡牢城营,其额常溢,殆至十余万,凶盗处之恬然。盖习熟而无所耻也。” ❍ 刘玉民《骚动之秋》二三章:“‘这由不得你说!’岳鹏程处之恬然,言语却变得锋利起来。” ▲也作“处之怡然”。 ❍ 怡然:安逸的样子。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至日,乃往荆州门下书佐家,处之怡然,不异胜达。” ❍ 《明史·赵南星传》:“嫡母冯氏,生母李氏,并哀恸而卒。子生七龄,惊怖死。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 ▲也作“处之晏如”。 ❍ 晏如:安定的样子。 ❍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明宗不伐》:“明宗始在军中,居常惟治兵仗,不事生产。雄武谦和,临财尤廉,家财屡空,处之晏如也。” 【注意】 处,不读chù。 ——来自《新华成语大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