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kuān měng xiāng jì 宽猛相济 宽:宽大。猛:严厉。济:补充。 ❍ 《左传·昭公二十年》:“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 后用“宽猛相济”指在为政上宽大和严厉两种手段相互配合使用。 ❍ 汉·王粲《儒吏论》:“吏服雅训,儒通文法,故能宽猛相济,刚柔自克也。” ❍ 宋·陆游《镇江府驻扎御前诸军副都统厅壁记》:“又置副都统一员,以佐其长,智勇相资,宽猛相济。” ❍ 明·田艺蘅《赠余杭张公序》:“聆于斯言,则公之仁义并行,宽猛相济,概可测矣。”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九回:“为政之道,须在宽猛相济。” ▲也作“宽猛相资”。 ❍ 资:依靠。 ❍ 《魏书·酷吏传论》:“士之立名,其途不一,或以循良进,或以严酷显。故宽猛相资,德刑互设,然不严而化,君子所先。” ❍ 宋·苏轼《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二首》之二:“臣闻圣人之治天下也,宽猛相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