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资料:

 

标题 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释义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摸鱼儿·东皋寓居》原文

《摸鱼儿·东皋寓居》

晁补之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摸鱼儿·东皋寓居》译文

  买到池塘,在岸边栽上杨柳,看上去好似淮岸江边,风光极为秀美。刚下过雨,鹭、鸥在池塘中间的沙洲上聚集,很是好看。而最好看的是一川溪水映着明月,点点银光照着水上沙洲。四周无人,翩然独舞,自斟自饮。头上是浓绿的树幕,脚底有如茵的柔草,酒喝光了还不忍离开。
 
  不要留恋过去的仕宦生涯,读书做官是耽误了自己。自己也曾做过地方官,但仍一事无成,反而因做官而使田园荒芜。您不妨看看,从镜子里可发现鬓发已经白了不少。所谓“功名”,不过是一句空话。连班超那样立功于万里之外,被封为定远侯,但归故乡时已经年岁老大,也是太晚了。

  《摸鱼儿·东皋寓居》的注释

  摸鱼儿:本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又名“摸鱼子”。双调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东皋:即东山。作者在贬谪后退居故乡时,曾修葺了东山的归来园。寓居:寄居。
 
  陂(bēi)塘:池塘。
 
  旋:很快,不久。
 
  依稀:好像是。
 
  嘉雨:一场好雨。
 
  沙觜(zuǐ):即沙嘴,突出在水中的沙洲。觜,同“嘴”。
 
  渚(zhǔ):水中的小洲(岛)。
 
  翠幄(wò):绿色的帐幕,指池岸边的垂柳。
 
  柔茵:柔软的褥子。这里指草地。藉:铺垫。
 
  青绫被:汉代制度规定,尚书郎值夜班,官供新青缣白绫被或锦被。这里用来代表做官时的物质享受。
 
  金闺:汉朝宫门的名称,又叫金马门,是学士们著作和草拟文稿的地方。这里泛指朝廷。晁补之曾做过校书郎、著作佐郎这样的官。
 
  儒冠:指读书人。
 
  弓刀千骑(jì):指地方官手下佩带武器的卫队。
 
  邵平瓜圃:邵平是秦时人,曾被封为东陵侯。秦亡,在长安城东种瓜,瓜有五色,味很甜美。世称东陵瓜。
 
  觑(qù):细看,细观。
 
  青镜:青铜镜。古代镜子多用青铜制成,故称青镜。
 
  星星:指头发花白的样子。如许:这么多。
 
  浪语:空话,废话。
 
  班超:东汉名将,在西域三十余年,七十余岁才回到京都洛阳,不久即去世。
 
  迟暮:晚年,此指归来已晚。

  简短诗意赏析

  此词不仅描写了东山“归去来园”的园中景色,还叹恨自己为功名而耽误了隐居生涯。其主旨是表示对官场生活的厌弃,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作者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关汉卿《一枝花·杭州景》”的原文翻译
  2、“黄庭坚《醉蓬莱·对朝云叆叇》”的原文翻译
  3、“纳兰性德《浣溪沙·庚申除夜》”的原文翻译
  4、“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的原文翻译
  5、“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的原文翻译
随便看

 

学习方法在线学习网是一个免费的在线学习平台,在这里你将学到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力、如何高效学习。唯有学习方法,才能让你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

 

Copyright © 2002-2024 1984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