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水调歌头·建炎庚戌题吴江》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释义 |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水调歌头·建炎庚戌题吴江》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调歌头·建炎庚戌题吴江》原文
《水调歌头·建炎庚戌题吴江》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水调歌头·建炎庚戌题吴江》译文
我以前曾几次乘舟经过太湖,如今我重来此地,为什么总觉得愁恨像湖上的云、湖中的水那样多呢?我准备把匣中的长剑,换成一叶扁舟,归隐江上。做官本不是我要做的事情,寄情山水的隐居生活都被耽误了。
切上鲈鱼,斟起美酒,放声悲歌。生长在太平盛世,万万没有料到今天要饱尝兵戈之苦。我想要倾泻三江的水浪,消灭尽金人侵略者,决不要休战求和。但回头来看看朝廷,朝廷无意收复失地,让人伤心垂泪。
《水调歌头·建炎庚戌题吴江》的注释 吴江:即吴淞江,太湖的支流。 “平生太湖上”二句:我以前曾几次乘舟经过太湖。平生:从来。太湖:古名震泽,又名具区,位于江苏、浙江之间。短棹:此指小船。经过:曾经经过。 “如今重到”二句:如今我重来此地,为什么总觉得愁恨像湖上的云、湖中的水那样多呢? 拟把:意为准备把、想把。长剑:古人佩剑,表示要争取功名。 “换取扁舟”二句:以剑换舟,暗示报国无门。只好终老江湖。老:终老。 渔蓑:渔人穿的蓑衣。此指渔钓之事,即隐居江上。 “银艾非吾事”二句:掌管印信本不是我要做的事情,即无意仕途,想寄情山水,也因被琐事耽误而未能成行。 银:银印,即官印。艾:像艾草殷绿色的拴印用的丝带。 丘壑:山丘沟壑,泛指山水。 蹉跎:虚度光阴。此指失时。 脍(kuài)新鲈:烧煮新鲜的鲈鱼吃。脍:把鱼肉切细。鲈鱼是吴江、松江、太湖一带的名产。 “太平生长”二句:意谓自己生长在太平盛世,万万没有料到今天要饱尝兵戈之苦。 岂谓:哪料到。 干戈:古代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三江:指流入太湖的吴淞江、娄江、东江三条支流。 雪浪:白浪。 净洗胡尘:指消灭一切入侵的敌人。胡尘,指金人侵略者。 挽天河:卷起天河之水(用以洗净甲兵),暗指休战。此句意谓北方失地未收复,决不能休战求和。 “回首望霄汉”二句:意谓作者满怀报国志向,可是朝廷无意北伐收复失地,空使志士伤心垂泪。霄汉:本义是指天空,这里暗指朝廷。 简短诗意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收复祖国山河的雄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上片写重游太湖的感触。太湖之景天下胜,而今沦陷,可自己又报国无门,只好终老江湖。下片着重抒情,作者先用鲈鱼、美酒来强调太湖的美和平静的生活,接着写和平生活遭受破坏,激起报国雪耻的爱国热忱。全篇悲怆激愤,波澜起伏,首尾呼应,唱出了爱国志士的心声,风格沉雄、豪放。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的原文翻译 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原文翻译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原文翻译 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原文翻译 5、“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原文翻译 |
随便看 |
|
学习方法在线学习网是一个免费的在线学习平台,在这里你将学到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力、如何高效学习。唯有学习方法,才能让你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