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岑参《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 释义 |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岑参《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原文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岑参 青门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 青门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几人别。 东出青门路不穷,驿楼官树灞陵东。 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 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 灞头落花没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 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 须臾望君不可见,扬鞭飞鞚疾如箭。 借问使乎何时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译文 
	  天色已明城门已经开启,日出城头友人就要离去。 
	  柳枝青青人们正可攀折,一日之间路旁几人别离。 
	  道路遥遥东望没有尽头,灞陵东去连着大树驿楼; 
	  云影照着坐骑色如骢马,落花扑向衣服好似花绣。 
	  路旁胡姬酒家遥遥在望,酒店宴送友人天色未晌。 
	  条条丝绳拴着只只酒坛,好酒装满玉缸色如乳浆。 
	  灞陵道上落花淹没马路,和着夜来微雨踏成香泥。 
	  黄鹂翅儿潮湿低低飞过,关东故友书信醉后懒题。 
	  友人登程东去已望不见,扬鞭策马飞驰快似利箭; 
	  借问为友此去何时再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之燕!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的注释 
	  青门:即青绮门,汉长安东面三门之一。东台:即东都留台。唐时除在京都长安设御史台外,于洛阳又有东都留台。张判官:生平未详。判官,节度、观察和防御等使的僚属。 
	  金锁:指城门上的铜锁。平旦,天亮。 
	  使车回:来京出使的车要回还。使车,出使人乘的车。 
	  驿(yì)楼:指驿站。官树:古时驿道为官府所建,称官道,两旁的树称官树。灞(bà)陵:长安东有灞桥,附近有汉文帝刘恒的陵墓,称灞陵,古人常在这里折柳送别。 
	  征衣:远行人所穿的衣服。绣:一语双关,暗指张判官在御史台供职。 
	  骢(cōng):淡青色马。此处隐指“骢马御史”,《后汉书·桓典传》载,桓典任侍御史时,常骑骢马,官宦畏之,京师有语曰:“且行且止,避骢马御史。” 
	  胡姬:胡人妇女。姬,古时对妇女的美称,也用为美女之称。垆(lú):旧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亦指酒店。 
	  丝绳:指提酒坛的丝绳。玉缸(gāng):指酒缸。酒如乳:说酒色纯,味香,即好酒。 
	  灞头:即灞陵。 
	  花成泥:花落地上,被踏成泥土。 
	  关东:潼关以东,指洛阳一带。尺书:指书信。 
	  须臾:一会儿。 
	  飞鞚(kòng):指飞马。鞚,有嚼口的马笼头,指马。 
	  伯劳:鸣禽。 
简短诗意赏析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送别诗,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友人之间送别的一个场面,在一个优美的春日的早晨,诗人送友人到城门之外,在酒店饯别,依依不合送友人离去。 作者简介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王建《塞上逢故人》”的原文翻译 2、“吴文英《诉衷情·秋情》”的原文翻译 3、“白居易《望月有感》”的原文翻译 4、“张继《枫桥夜泊》”的原文翻译 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原文翻译  | 
	
| 随便看 | 
		
  | 
	
学习方法在线学习网是一个免费的在线学习平台,在这里你将学到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力、如何高效学习。唯有学习方法,才能让你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