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资料:

 

标题 张巡《守睢阳作》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释义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张巡《守睢阳作》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巡《守睢阳作》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守睢阳作》原文

《守睢阳作》

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守睢阳作》译文

  与叛军的交战从春天一直持续到现在,战斗十分艰苦,四顾无援,睢阳已成为一座空城,日渐艰危。
 
  叛军重重围困睢阳的态势,就像月亮周围的晕圈一样,围了一层又一层,守军则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布成像鱼丽那样的阵法,抵御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守城军民同仇敌忾,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指挥官站在城头亲冒矢石,不时地挥动旗帜指挥军民作战。
 
  受伤的将士包扎好伤口,又重新回到了战场上,守城官兵浴血奋战,愈战愈勇。
 
  将领忠心报国,又能取信于士兵,应该是不可战胜的,坚贞不屈与敌战斗到底的意志决不会改变。
 
  我和将士们苦战守城,战况危急,却无人上报天子,虽有破敌的谋略,却无法得以实现。

  《守睢阳作》的注释

  睢阳:唐郡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接战:指交战。
 
  侔:等同。月晕:指月亮周围的晕圈。
 
  若:一作“效”。鱼丽:一作“鱼鳞”,是古代的一种阵法。
 
  厌:压住。黄尘:指叛军进攻时所扬起的尘土。
 
  裹疮:指包扎伤口。
 
  饮血:指浴血奋战。陴(pī):指城上有射孔的矮墙。
 
  移:改变。
 
  心计:指破敌的谋略。

  简短诗意赏析

  《守睢阳作》是张巡困守睢阳孤城时苦战的记录。开头二句“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落笔点题,写出了睢阳保卫战的时日已久和所面临的危机。

  作者简介

  张巡(708年—757年11月24日),字巡,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新唐书》本传载为邓州南阳)。唐代中期名臣。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起兵守雍丘,抵抗叛军。至德二载(757年),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十三万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许远等数千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馀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了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后获赠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巡绘像凌烟阁。至明清时,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孟郊《劝学》”的原文翻译
  2、“王维《少年行四首》”的原文翻译
  3、“李白《司马将军歌》”的原文翻译
  4、“高适《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的原文翻译
  5、“李商隐《灞岸》”的原文翻译
随便看

 

学习方法在线学习网是一个免费的在线学习平台,在这里你将学到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力、如何高效学习。唯有学习方法,才能让你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

 

Copyright © 2002-2024 1984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1: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