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黄庭坚《跋子瞻和陶诗》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 释义 |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黄庭坚《跋子瞻和陶诗》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跋子瞻和陶诗》原文 
	《跋子瞻和陶诗》 
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跋子瞻和陶诗》译文 
	  苏子瞻被贬官到岭南,当宰相的想要把他杀死。 
	  他饱吃了惠州的饭,又认真地和了渊明的诗。 
	  陶彭泽是千古不朽的人物,苏东坡也是百代传名的贤士。 
	  苏的出仕与陶的归隐,情况虽有不同,但两人的风格和情味,却是多么相似啊。 
《跋子瞻和陶诗》的注释 
	  跋(bá):文体的一种,多写在书籍和文章的后面。 
	  子瞻:即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和陶诗:和陶渊明的诗。 
	  岭南:地区名,指五岭以南地区。 
	  时宰:当时的执政者,指章惇。 
	  饱吃惠州饭: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官,至惠州安置,时达三年。 
	  惠州:现今广东省惠州市。 
	  彭泽:地名,在今江西九江东北部。陶渊明曾在此地作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乡。这里以彭泽指代陶渊明。 
	  处:隐居田园。 
简短诗意赏析 诗人在首联描写苏轼的遭遇,赞美苏轼的胸怀人品;颔联续写苏轼的高尚人品、旷达的胸襟;颈联和尾联以陶渊明的人品来比喻苏轼。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苏轼的无限悼念与贬谪的无法排遣的苦闷,语言平淡,感情真挚。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王昌龄《少年行二首·其一》”的原文翻译 2、“王维《崔兴宗写真咏》”的原文翻译 3、“周邦彦《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的原文翻译 4、“刘禹锡《踏歌词四首·其三》”的原文翻译 5、“李白《古风·庄周梦胡蝶》”的原文翻译  | 
	
| 随便看 | 
		
  | 
	
学习方法在线学习网是一个免费的在线学习平台,在这里你将学到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力、如何高效学习。唯有学习方法,才能让你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