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一哄而散 |
释义 | yīhòng’érsàn 一哄而散 哄:喧闹。聚拢在一起的人在喧闹声中一下子散去。 ❍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壬戌科罢选吉士》:“御笔朱书四大字,曰:‘今年且罢。’于是一哄而散。” ❍ 清·刘鹗《老残游记》三回:“话说众人以为天时尚早,王小玉必还要唱一段,不知只是他妹子出来敷衍几句就收场了,当时一哄而散。” ❍ 沈从文《从文自传》:“许多闲汉便张大了嘴看那个傀儡戏,到收钱时却一哄而散。” ❍ 欧阳山《三家巷》一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执得不可开交。可是约莫过了半个钟头,大家又一哄而散,神厅里恢复了原来的寂静。” ▲也作“一轰而散”。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二八回:“大家才嘻嘻哈哈一轰而散,跑出去了。” ❍ 浩然《乐土》一八章:“长辈们陪着吊孝的客人一离开席棚,乐器随即而止,我们这些孙男孙女们便一轰而散,去各干各的事儿。” 【注意】 哄,不读hōng。 ——来自《新华成语大词典》 |
随便看 |
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