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jǔyī-fǎnsān 举一反三 反:类推。 ❍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用“举一反三”指举出一件事,就可以触类旁通,类推出许多未知的事理。 ❍ 唐·刘知几《史通·断限》:“举一反三,岂宜若是,胶柱调瑟,不亦谬欤!” ❍ 宋·朱熹《答胡伯逢》:“今乃以为节外生枝,则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所以重得罪于圣人矣。” ❍ 清·汪惟宪《述倪山友著书》:“然其图太多,不能悉载,故取林氏之图,以一爻之变例六爻之变,观者可以举一反三也。” ❍ 马南邨《燕山夜话·从三到万》:“从三到万这个故事似乎对我们有一些启发。我们无妨以此为例,举一反三,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加强我们的学习吧。” ▲也作“举隅反三”。 ❍ 宋·刘克庄《祭少奇侄》:“惟汝幼而颖悟,长而玉立,颀然秀美,见者倾挹;雅俗兼通,诗礼蚤习,举隅反三,触类知十。” ❍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文理》:“至于论及文辞工拙,则举隅反三,称情比类。” 【注意】 含褒义。 ——来自《商务馆小学生成语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