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zì xiāng máo dùn 自相矛盾 矛:长矛,一种用以刺杀的武器。盾:盾牌,一种用以抵挡刺杀、保护自己的武器。 ❍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楯:通“盾”。后用“自相矛盾”指言行前后不一或互相抵触。 ❍ 《魏书·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 ❍ 宋·朱熹《答方伯谟》:“来书所说自相矛盾处亦多,可更详之,令舅府判侍次尝及此否,试为质之,必有至当之说也。” ❍ 清·袁枚《新齐谐·董贤为神》:“汝毋为班固所欺也,固作《哀皇帝本纪》,既言帝病痿,不能生子,又安能幸我耶?此自相矛盾语也。” ❍ 茅盾《子夜》一四:“吴荪甫终于开口了,却是就等于没说,一句话里就自相矛盾。这不是他向来的样子,王和甫也觉得诧异了。” 【注意】 含贬义。 ——来自《商务馆小学生成语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