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若存若亡 |
释义 | ruò cún ruò wáng 若存若亡 指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又忘掉了。 ❍ 《老子·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 傅熊湘《明史演义序》:“吾尝为学校教师矣,责生徒诵全史,汉以前事能熟其十七八,唐以前事能熟其十四五,而于元明近世,反昧昧焉,在若存若亡之间。” ◆ 形容似有似无,难以捉摸。 ❍ 汉·扬雄《法言·重黎》:“神怪茫茫,若存若亡。” ❍ 唐·卢照邻《释疾文·命曰》:“太上有老君焉,其名曰伯阳。游阆风之琼圃,处倒景之琳堂,披拂日月,咀嚼烟霜。抚千载兮,分朝为暮;济万物兮,若存若亡。” ❍ 宋·晁补之《近智斋记》:“上思千载,若存若亡;中揽四海,若隐若显;下索将来,若绝若续。” ❍ 元·刘壎《记梦》:“顾今之飞扬升降,乘云御风,若存若亡,无声无色者,又安知不日久日消,浸以磨灭。而人世纷纷,正徒苦耳。” |
随便看 |
|
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