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杜甫《画鹰》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 释义 |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杜甫《画鹰》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画鹰》原文 
	《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画鹰》译文 
	  洁白画绢之上,突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 
	  竦起身躯,想要捕杀狡兔;侧目而视,目光深碧锐利。 
	  只要解开丝绳铁环,画鹰就会凌空飞去;只要轻轻呼唤一声,画鹰就会拍翅飞来。 
	  何时让它搏击凡鸟,我们就会见到凡鸟血洒草原的壮观景象。 
《画鹰》的注释 
	  素练:作画用的白绢。风霜:指秋冬肃杀之气。这里形容画中之鹰凶猛如挟风霜之杀气。风:一作“如”。 
	  画作:作画,写生。殊:特异,不同凡俗。 
	  ?(sǒng)身:即竦身,收敛躯体准备搏击的样子。 
	  思狡兔:想捕获狡兔。 
	  侧目:斜视。《汉书·李广传》:“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似愁胡:形容鹰的眼睛色碧而锐利。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此为喻。 
	  愁胡:指发愁神态的胡人。孙楚《鹰赋》:“深目峨眉,状如愁胡。”傅玄《猿猴赋》:“扬眉蹙额,若愁若嗔。” 
	  绦:丝绳,指系鹰用的丝绳。镟:金属转轴,指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 
	  堪擿(zhāi):可以解除。擿:同“摘”。 
	  轩楹:堂前廊柱,指悬挂画鹰的地方。 
	  势可呼:画中的鹰势态逼真,呼之欲飞。 
	  何当:安得,哪得。这里有假如的意思。 
	  击凡鸟:捕捉凡庸的鸟。 
	  平芜:草原。 
简短诗意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的原文翻译 2、“李清照《武陵春·春晚》”的原文翻译 3、“陆游《杂感》”的原文翻译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原文翻译 5、“庄周《逍遥游》”的原文翻译  | 
	
| 随便看 | 
		
  | 
	
学习方法在线学习网是一个免费的在线学习平台,在这里你将学到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力、如何高效学习。唯有学习方法,才能让你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