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资料:

 

标题 杜甫《春望》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释义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杜甫《春望》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春望》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春望》原文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译文

  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
 
  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不禁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竟觉得那叫声也很揪心。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春望》的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
 
  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简短诗意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的原文翻译
  2、“孙道绚《南乡子·春闺》”的原文翻译
  3、“龚翔麟《菩萨蛮·题画》”的原文翻译
  4、“王之道《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的原文翻译
  5、“王国维《点绛唇·厚地高天》”的原文翻译
随便看

 

学习方法在线学习网是一个免费的在线学习平台,在这里你将学到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力、如何高效学习。唯有学习方法,才能让你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

 

Copyright © 2002-2024 1984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1: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