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张景祁《望海潮·插天翠壁》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 释义 |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张景祁《望海潮·插天翠壁》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海潮·插天翠壁》原文 
	《望海潮·插天翠壁》 
张景祁 
	  插天翠壁,排山雪浪,雄关险扼东溟。沙屿布棋,飚轮测线,龙骧万斛难经。笳鼓正连营。听回潮夜半,添助军声。尚有楼船,鲎帆影里矗危旌。 
	  追思燕颔勋名,问谁投健笔,更请长缨?警鹤唳空,狂鱼舞月,边愁暗入春城。玉帐坐谈兵。有獞花压酒,引剑风生。甚日炎洲洗甲,沧海浊波倾? 
《望海潮·插天翠壁》译文 
	  翠绿的峭壁刺入天空,雪白的巨浪排山倒海,雄起险要的关隘据守着东海。浅滩与暗礁如棋子般密布,御风而行的神车测量着航线,能载重万斛的巨轮也难以通过。笳鼓声正在相连成片的军营中响起,试听半夜回荡的潮水声,仿佛在为这军乐声助威。还有如楼房般的轮船,在林立的风帆营里高耸着旗帜。 
	  追忆当年生有燕颔福相的定远侯班超的功业,试问如今有谁能像他一样投健笔从戎,更请长缨出战呢?白鹤在空中鸣叫示警,海鱼在月下疯狂地舞动,战乱危机暗暗涌入了春日的边城。将领们正在营帐中坐谈兵事。既有边地如花的女子来为他们压米取酒,又有引剑挥舞的豪兴,剑下疾风生。到什么时候才能在这炎热的岛屿上洗净兵甲长不用,令沧海上染血的浑浊波涛都倾泻干净呢? 
《望海潮·插天翠壁》的注释 
	  基隆:台湾北端港口。 
	  游弋:指舰只游动巡视。 
	  不之诘:不责问。序中所记系光绪十年(1884)三月中之事。 
	  东溟:东海。 
	  沙屿:指岛屿,有暗沙礁岛。 
	  布棋:星罗棋布。 
	  飚轮:轮船。 
	  龙骧:指喻大船。苏轼《大风留金山两日》“龙骧万斛不敢过”。 
	  楼船:此处指敌舰。 
	  鲎:介类,腹部甲壳上翘似帆,人称鲎帆。鲎,读若“后”。 
	  矗:耸,挺立。 
	  危旌:高扬的舰旗。 
	  燕颔勋名:指历史名将如班超,《后汉书·班超传》中有看相者对班超所说的话:“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投笔、请缨:投笔从戎,建功立业。 
	  “玉帐”句:指将帅们沉缅歌舞酒色,空谈纸上兵。玉帐:谓军营。 
	  獞:僮。獞花:指女僮,舞姬。此词指少数民族有侮意。 
	  甚日:何日。 
	  炎洲:南方闽粤一带。 
	  洗甲:结束战争。 
简短诗意赏析 这首《望海潮》写于基隆未失守前,词所表现的战备松弛、文恬武嬉的腐败状以及作者的忧愤都极其真实,是史的艺术笔录。词的上片从首句到“添助军声”,运用赋的铺陈手法,把基隆的险峻地势和重兵镇守的“雄关”气象作了着意的描述和刻划。词的下片以暴露的手法回答为什么“尚有楼船”高扬“危旌”的种种原因,同时披露了作者的忧愤悲慨情怀。 作者简介 张景祁(1827-?) 清末文学家。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原名左钺,字蘩甫,号韵梅(一作蕴梅),又号新蘅主人。同治十三年(公元一八七四年)进士。曾任福安、连江等地知县。晚年渡海去台湾,宦游淡水、基隆等地。工诗词。历经世变,多感伤之音,作品贴近时代,有许多叙事咏史之作。有《新蘅词》、《蘩圃集》、《研雅堂诗、文、骈体文》等。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张孝祥《鹧鸪天·上元启醮》”的原文翻译 2、“刘长卿《登馀干古县城》”的原文翻译 3、“杜荀鹤《田翁》”的原文翻译 4、“李贺《伤心行》”的原文翻译 5、“柳宗元《读书》”的原文翻译  | 
	
| 随便看 | 
		
  | 
	
学习方法在线学习网是一个免费的在线学习平台,在这里你将学到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力、如何高效学习。唯有学习方法,才能让你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