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重于泰山 |
释义 | zhònɡyútàishān 重于泰山 泰山:山名,五岳之一,在山东泰安北。分量比泰山还重。多比喻意义、价值等非常重大。 ❍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太山:同“泰山”。 ❍ 唐·白居易《汉将李陵论》:“予闻之古人云:人各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生或轻于鸿毛。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 ❍ 明·章懋《兵部员外郎鹤山陆君墓志铭》:“予谓汝亨之死,重于泰山,而见素林公为表其墓,足为不朽之托。” ❍ 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三章:“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不能击败鞑虏,徒死何益?” ▲也作“重如泰山”。 ❍ 元·程文海《祭余秋山廉使文》:“维公禀气峭刚,赋形敦厖,重如泰山。” ❍ 老舍《四世同堂》三四:“现在他才有了生命,这生命是真的,会流血,会疼痛,会把重如泰山的责任肩负起来。” ▲也作“重若泰山”。 ❍ 元·刘唐卿《降桑椹》一折:“今蔡顺遵先王之道,读孔圣之书,切思父母深恩,重若泰山,岂敢不行孝道也?”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三七回:“大丈夫一言既出,重若泰山,岂有失信之理?” 【注意】 “重于泰山”经常和“轻于鸿毛”连用。 ——来自《商务馆小学生词典》 |
随便看 |
|
成语词典包含26566条成语解释及故事,涵盖了三字、四字成语等常用成语的故事及及其解释,是成语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