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庄子《佝偻者承蜩》原文及翻译注释_诗意解释 | 
| 释义 |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庄子《佝偻者承蜩》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佝偻者承蜩》原文 
	《佝偻者承蜩》 
庄子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佝偻者承蜩》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经过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 
	  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佝偻者承蜩》的注释 
	  仲尼:孔子。 
	  适:到,往 
	  楚:春秋时国名。 
	  出,行走,通过。 
	  佝偻:曲背之病,驼背的人。 
	  承蜩:粘蝉,把蝉黏住。承:《说文》:“受也”。粘取。蜩:蝉。 
	  犹掇(duō)之:好像用手拾取一样(容易)。掇:拾取,用手去拿。 
	  有道耶:有门道么?道:办法方法规律窍门。 
	  五六月:指学习经过的时间。 
	  累丸:累叠圆形小弹丸。累:叠起。 
	  不坠:不掉(落)下来。 
	  锱铢(zī zhū):古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一两,六铢为一锱。此处喻极微少的数量。 
	  十一:十分之一,形容极少。 
	  处身:立定身子。 
	  若:好像。 
	  株拘:株:木桩;枸:曲木。枯树根。 
	  执臂:举竿的手臂。 
	  唯蜩翼之知:即唯知蜩翼。只能感知蜩翼,其他事物好象不知道看不见。唯……之知:只注意。之:助词。起宾语(蜩翼)前置的作用。 
	  不反不侧:不反身,不侧视,一动不动。形容精神集中,不因外物影响而乱动。 
	  以:因为。 
	  易:改变。 
	  谓:对……说。 
	  用志不分(yòng zhǐ bù fēn):运用心思,专一而不分散。指一心不二用,不分散注意力。志:心思;分:分散。 
	  凝(níng):专注,专一。 
	  丈人:古时对年老的人的尊称。 
简短诗意赏析 本文说明了凡事只要专心致志,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艰苦努力,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即使先天条件不足也不例外。 作者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一说为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为山东东明)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于彼,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李商隐《无题》”的原文翻译 2、“黄庭坚《赠黔南贾使君》”的原文翻译 3、“柳永《永遇乐·薰风解愠》”的原文翻译 4、“温庭筠《相和歌辞·三洲歌》”的原文翻译 5、“欧阳修《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原文翻译  | 
	
| 随便看 | 
		
  | 
	
学习方法在线学习网是一个免费的在线学习平台,在这里你将学到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力、如何高效学习。唯有学习方法,才能让你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